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食品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过程出发,以食品制造业为例,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建立了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食品制造企业2000—2004年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趋势以及组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作者
薛山
机构地区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出处
《科技资讯》
2007年第24期202-203,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食品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
灰色关联分析
分类号
TS2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董秋玲,郗英,常玉.
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西部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4):52-55.
被引量:7
2
李志红,徐江,刘冠权,高雪峰.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2):15-1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徐夏楠.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
.企业活力,2004(7):50-51.
被引量:3
2
张新强,邱建华.
关于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
.铝镁通讯,2004(2):46-48.
被引量:2
3
黄涛,罗天强,李锐锋,李光.
论政府在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中的职能[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8):56-59.
被引量:8
4
张培富,李艳红.
知识流与技术创新的群体社会互动[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4):105-109.
被引量:16
5
孙恒义.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对策[J]
.学术交流,2004(9):89-92.
被引量:11
6
石国荣.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类型分析[J]
.辽宁经济,2004(9):37-37.
被引量:2
7
熊宁.
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六策[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8):13-14.
被引量:3
8
罗帆.
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新产品评估中的应用[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1,25(3):294-297.
被引量:27
9
陈德权.
西部高新区发展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01(4):50-53.
被引量:10
10
严命有,陈军昌.
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1):123-126.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5
1
周玉,石生宝(指导).
酒店经营中的客房创意研究[J]
.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2):135-135.
2
程正中.
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比研究——以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08(2):98-99.
被引量:7
3
章玲,周德群.
基于DEMATEL方法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60-62.
被引量:18
4
郑宝华,李东.
基于方法集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4):65-68.
被引量:5
5
曾繁荣,朱佳磊,王志仁.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11):20-21.
被引量:2
6
曹庆奎,李琴,于兵.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高新区技术创新环境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9):124-127.
被引量:5
7
夏来保,孟祥芳,郑卫华,田东奎.
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9,22(4):19-22.
被引量:6
8
董丽,谢霞.
信息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对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61-63.
被引量:6
9
宋东风.
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保障机制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2,30(1):73-76.
被引量:1
10
杨萌萌,井浩瑞.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72-73.
同被引文献
19
1
黄鲁成,张红彩.
北京制造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联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0):48-49.
被引量:7
2
王章豹,李垒.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灰色关联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7):38-42.
被引量:29
3
史越平.四川省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
4
Gu Hui Song Bifeng.
Study 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weapon systems 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TOPSIS[J]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9,20(1):106-111.
被引量:54
5
曹萍,陈福集.
基于ANP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2):67-71.
被引量:40
6
罗登跃.
基于因子分析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8):11-13.
被引量:20
7
朱纪忠,王萍,杨晓斌.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J]
.价值工程,2013,32(7):4-7.
被引量:7
8
顾在浜,石宝峰,迟国泰.
基于聚类-灰色关联分析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4):350-354.
被引量:12
9
李琼,张力,方小勇.
基于聚类—灰色关联分析的数字化报警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2):11-16.
被引量:1
10
李雪梅,党耀国,王俊杰.
面板数据下的灰色指标关联聚类模型与应用[J]
.控制与决策,2015,30(8):1447-145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黄威,郭冉,董盼,李成标.
基于多因素灰关联分析的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筛选[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9):2201-2203.
被引量:1
2
陆营波,丁士洲,江宜航,陈顶,方志耕.
基于灰色关联的体系效能评估指标筛选[J]
.空天防御,2023,6(3):25-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胡晓雅,李侃儒,马程芃.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
.农业展望,2024,20(2):59-69.
被引量:1
2
项庭舒,胡博宇,潘陶琳.
基于数字化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的实证分析[J]
.理论数学,2023,13(11):3286-3294.
1
史本广,杨超雄.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小麦出粉率与各营养成分间关系的分析[J]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5,16(4):62-67.
2
曲玲玲,郭长慧,刘丽洁,张娜.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大豆蛋白酶解工艺优化[J]
.食品与机械,2015,31(5):217-221.
被引量:2
3
叶日英,伍彬,陈海燕.
产酸优势醋酸菌的分离及其增殖产酸与乙醇的灰色关联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6):162-165.
被引量:1
4
薛金莲.
儿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注意事项[J]
.青年时代,2015,0(8):72-72.
5
江龙建,周光宏,徐幸莲,刘敬盛.
肉制品质量与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肉类工业,2002(3):42-43.
被引量:2
6
王丹蕾.
来自德国的“甜蜜”事业[J]
.中国食品工业,2013(12):22-23.
7
任亦贺,骆学雷,贺立冬,丛丽娜.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啤酒老化过程中感官得分的初步研究[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1,30(1):26-29.
被引量:2
8
国内软包装出口存在的主要技术壁垒[J]
.印刷技术,2005(8):12-12.
9
第三届功能性食品技术创新与配料应用技术交流大会[J]
.食品科技,2012,37(2):174-174.
10
白凤翎,刘继祥.
我国餐饮业实施HACCP体系标准管理的问题和建议[J]
.标准科学,2009(5):94-96.
被引量:8
科技资讯
2007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