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墨经逻辑的文字学研究
On the Literal Studies of the Logic of Mohist Work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墨经逻辑的义理研究必须以对其载体语言文字的考辨研究为基础,必须注意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和前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特别需要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作者
杨武金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职大学报》
2007年第3期14-17,共4页
Journal of the Staff and Worker’s University
关键词
墨经逻辑
文字学
义理研究
考辨研究
分类号
B81-092 [哲学宗教—逻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沈有鼎文集》.第127-1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
诸葛殷同.
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几点看法[J]
.哲学研究,1991(11):75-81.
被引量:4
3
[10]栾调甫:《墨子研究论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共引文献
7
1
王路.
对象的明确和方法的更新──论有关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哲学研究,1995(1):41-48.
被引量:1
2
谢耘.
论证逻辑、非形式逻辑、论证理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3):38-43.
被引量:4
3
张建军.
逻辑行动主义方法论构图[J]
.学术月刊,2008,40(8):53-62.
被引量:40
4
楼劲.
魏晋墨学之流传及相关问题[J]
.中国史研究,2011(2):47-58.
被引量:1
5
曾昭式.
“中国逻辑”合法性之辩护:从胡适到沈有鼎[J]
.学术研究,2012(3):35-40.
被引量:5
6
孫中原.
聯接中外明是非 創轉創發相融通——現代墨學研究的課題[J]
.国学学刊,2016(3):35-38.
7
曾祥云,刘志生.
跨世纪之辩:名辩与逻辑——当代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检视与反思[J]
.江海学刊,2003(2):197-202.
被引量:3
1
李承贵.
义理研究的推进与时代课题的关切--近年中国哲学研究述评[J]
.江苏社会科学,2011(3):46-53.
2
张斌峰.
读《墨经校注·今译·研究──墨经逻辑学》[J]
.哲学研究,1994(6):79-81.
3
杨武金.
墨经逻辑:文本整理与研究[J]
.职大学报,2014(6):16-19.
4
周云之.
第三次全国《墨经》研讨会在合肥召开[J]
.哲学研究,1991(12):78-78.
5
陈转青.
沈有鼎研究《墨经》逻辑的方法探析[J]
.平原大学学报,2004,21(2):58-59.
被引量:1
6
付连奎.
墨经逻辑研究的科学视野[J]
.职大学报,2008(3):13-16.
被引量:2
7
周云之.
《墨经》逻辑是中国古代(传统)形式逻辑的杰出代表——评所谓“论辩逻辑”、“非形式逻辑”和“前形式逻辑”说[J]
.孔子研究,1992(2):48-57.
被引量:5
8
薛柏成,孙泽宇.
金派易学对当代易学义理研究的贡献[J]
.船山学刊,2014(4):126-132.
9
史巍.
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墨经逻辑看殊相之“殊”——以《墨经·小取》为例[J]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1):61-64.
10
但华阳.
试理文心雕龙风骨说[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09(11):33-34.
职大学报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