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2,共4页
Hebei Academic Journal
参考文献2
-
1[1]Garvin Paull,A Prague School Reader on Aesthetics,Literary Structure and Style,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64.
-
2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94.
同被引文献130
-
1舒泽池.电脑音乐刍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3):22-30. 被引量:15
-
2李政涛.图像时代的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8):1-4. 被引量:62
-
3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1999,20(4):8-13. 被引量:51
-
4周宪.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J].文史哲,2004(5):5-12. 被引量:27
-
5欧阳友权.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J].文艺研究,2002(5):74-82. 被引量:32
-
6李玉平.超文本文学:向传统文学叫板[J].文艺评论,2002(3):42-44. 被引量:12
-
7袁国兴.再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话语局限[J].文艺评论,2004(6):17-20. 被引量:7
-
8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人文底色与价值承担[J].求是学刊,2005,32(1):94-97. 被引量:13
-
9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6
-
10鲁捷,王粤钦.论网络文学概念及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73-174.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16
-
1章辉.文学理论知识创新的焦虑与新媒介文化的冲击--2007年度文艺学热点问题述评[J].社会科学,2008(2):180-187. 被引量:5
-
2刘汉波.双重视域看短信文学[J].兰州学刊,2008(4):186-188.
-
3邓荫金.欣喜与隐忧——论超文本与网络时代的文学[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30(1):127-131. 被引量:3
-
4王建良,周东华.排斥与诉求:数字化语境下的民间传统艺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5):124-126. 被引量:1
-
5贾新霞.浅谈手机文学盛行的原因[J].文学界(理论版),2010(4):234-234.
-
6赵慧臣.网络教育的视觉文化传播分析与改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1):11-13. 被引量:1
-
7李志刚.数码时代音乐学的转型冲动[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7):41-42.
-
8欧阳文风,李玲.十年行程:网络文学研究的理论视域及其问题[J].云梦学刊,2011,32(5):5-11. 被引量:2
-
9欧阳文风.由网络到新媒体:移动的文艺学边界——评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32(5):109-110. 被引量:2
-
10李志刚.数字化媒介背景下音乐学发展的新思考[J].人民音乐,2012(1):72-7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37
-
1王鶄.技术的力量:新媒介环境下音乐教育的学理生长点[J].教育科学,2013,29(4):59-64. 被引量:1
-
2舒开智,张丽.审美泛化与意识形态的转型[J].重庆社会科学,2008(11):99-103.
-
3杨柳桦樱.绵竹年画发展中的心理分裂与焦虑——传统与现代的心理冲突[J].四川戏剧,2013(10):86-88.
-
4赵牧.“重返八十年代”与“重建政治维度”[J].文艺争鸣,2009(1):13-17. 被引量:15
-
5舒开智.审美意识形态说的四个缺陷[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6):56-59. 被引量:1
-
6张艳云.“超文本”视域中的期刊信息表达特征[J].图书馆论坛,2010,30(4):150-152. 被引量:5
-
7李秀凤.“超文本”档案信息形态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185-187. 被引量:1
-
8李涛.文艺学还会有什么新问题——也谈文艺学知识生产的危机[J].中州学刊,2010(6):229-232. 被引量:1
-
9杨向荣,王园波.网络时代文艺研究的新收获——评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4):157-160.
-
10何颖.数字化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下),2012(11):154-154. 被引量:2
-
1白寅.数字媒介下文学主体身份的转型[J].河北学刊,2007(2):127-129.
-
2黄鸣奋.拥抱电脑:文艺学的转型冲动[J].河北学刊,2007(2):122-124.
-
3欧阳文风.短信文学的勃兴与文艺学的应对[J].河北学刊,2007,27(2):129-131.
-
4张晶.数字化语境中文艺学的观念转换[J].河北学刊,2007(2):124-127.
-
5欧阳友权著作目录[J].湖南文学,2009,0(2X):55-55.
-
6罗常华.论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J].青年文学家,2013,0(2X):232-232. 被引量:1
-
7杨向荣,王园波.网络时代文艺研究的新收获——评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4):157-160.
-
8刘莉.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演进[J].文艺争鸣,2005(2):29-31. 被引量:1
-
9黎衡.“谁用绿色的树冠锁住音乐”──论唐不遇[J].扬子江(评论),2015(3):31-34.
-
10吴英文.媒介革命下的文论逻辑——读欧阳友权《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J].理论与创作,2011(4):8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