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谐社会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有效途径,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刻不容缓的课题。
作者
栾茂峰
机构地区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
出处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6-48,共3页
Journal of Chuzhou Polytechnic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育机制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0
参考文献
4
1
黄启红.
论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7):223-225.
被引量:22
2
戴树根.
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
.求索,2004(3):166-167.
被引量:31
3
陈平平,陈昭喜,曾艳.
网络环境下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2):171-173.
被引量:3
4
金培玲.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J]
.文教资料,2007(6):43-4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杜凯.
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6):36-37.
被引量:14
2
钟丽萍,赵观石.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弱化原因探析[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1):71-73.
被引量:26
3
朱江,郭文利.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管见[J]
.中国成人教育,2005(5):35-36.
被引量:14
4
王丽媛,张瑞雪.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2):49-49.
被引量:6
5
王健飞.
应重视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177-178.
被引量:7
6
潘懋元.
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两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学校德育建设》序[J]
.高等教育研究,1996,17(2):51-52.
被引量:58
7
刘星期.
论强化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3):87-88.
被引量:22
8
杨叔子.
是“育人” 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7-10.
被引量:454
9
余凯.
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10):1-6.
被引量:8
10
曾旭日.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51-54.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60
1
周平.
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2):54-55.
被引量:17
2
栗玲艳.
浅谈临床医学实习生的责任感教育[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21):46-47.
3
李萍.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1):80-82.
被引量:20
4
李萍.
责任教育:高校德育的一个全新课题[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77-80.
被引量:22
5
谢志远.
增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实效性的构想[J]
.教育评论,2005(4):37-39.
被引量:26
6
沙日娜.
论高等师范学校院系资料室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作用[J]
.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4):83-85.
7
李萍.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72-74.
被引量:2
8
苏志武.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0(3):106-109.
被引量:7
9
彭文英.
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理论月刊,2008(1):184-186.
被引量:20
10
杜蔚青,谢颂平,李娟娟,彭明利.
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27-428.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21
1
林良盛.
“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7-79.
被引量:95
2
张红.
基于90后大学生新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80-81.
被引量:1
3
岑延远,郑雪.
竞争性人格的心理机制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0-153.
被引量:5
4
王永萍.
整合教育资源 构建党政工团联动机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3):53-54.
被引量:5
5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00.
6
膝怀荣.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R].兰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2008.
7
刘洋 韩雪峰.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构建研究.太平洋学报,2008,.
8
SheldonM,KingL.WhyPositive Psychologyl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
9
温斌.
青年学生的总体特性及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启发[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6(5):98-99.
被引量:2
10
绘丹.
为自己“贴”个标签[J]
.青年教师,2008(1):1-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7
1
杨涵钰.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综合素质比较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3):96-98.
被引量:18
2
刘洋,韩雪峰.
“8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长效机制刍议[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0(2):62-63.
被引量:1
3
石月荣.
“9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3):68-71.
被引量:25
4
段勃,吴迪.
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J]
.时代教育,2012(23):223-224.
5
李柳,朱磊,冯喜.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析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J]
.学理论,2013(5):194-195.
被引量:1
6
谢广桓.
“90后”大学生个性化特征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
.青年时代,2015,0(10):44-44.
7
张铤.
论网络时代大学生个性特征与辅导员工作创新[J]
.中国报业,2012,0(04X):232-233.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林良盛.
“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7-79.
被引量:95
2
张红.
基于90后大学生新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80-81.
被引量:1
3
姜莉.
当前音乐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探析[J]
.文教资料,2010(22):118-119.
被引量:3
4
韩小军.
浅谈“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4):29-30.
被引量:11
5
王芳.
浅谈中等艺术教育中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创新[J]
.民营科技,2010(12):130-130.
6
苏荔萍.
大学生就业期望:基于性别比较的实证分析[J]
.莆田学院学报,2010,17(6):72-76.
被引量:14
7
肖艳双,徐大真.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J]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10,20(4):55-59.
被引量:22
8
张晶.
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现代营销(下),2011(6):251-253.
被引量:1
9
李泽键,卢春婷,钟倩红,李翠丽,陈宇,白卫东,陈青山.
广州市大学生篮球运动伤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57-758.
被引量:4
10
常飞云.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困顿及策略建构[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150-153.
1
于敏.
思政课视阈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83-84.
被引量:2
2
李静,李宁,张默溪.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2):188-189.
3
段勃,吴迪.
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J]
.时代教育,2012(23):223-224.
4
图雅.
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12):148-150.
被引量:1
5
刘心怡,于迪,高长青.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初探[J]
.科教导刊,2012(1):22-23.
被引量:1
6
薛小东.
基于互联网思维视域的高校大学生“创客”培育机制研究[J]
.科教文汇,2016(14):155-156.
7
何佳,王钰.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效机制研究[J]
.民营科技,2017(5):251-251.
被引量:2
8
李春.
论高校如何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2):233-234.
9
李琳娜.
新形势下加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J]
.新课程(下),2013(4):27-28.
被引量:1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