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问题学生”不良心理结构及矫正
被引量:1
出处
《文教资料》
2006年第32期104-105,共2页
同被引文献9
-
1沈素裹.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案例[J].科学咨询,2006(02X):30-30. 被引量:1
-
2范晋.班主任育人与医生治病——谈问题学生的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6(7):24-26. 被引量:1
-
3黄廷宏,刘新建.要给“问题学生”留面子[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06(11):55-55. 被引量:1
-
4薛剑刚.“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22(11):51-53. 被引量:3
-
5陈双喜,徐红伟,彭风雷.“问题学生”的家庭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0):42-43. 被引量:4
-
6徐美英.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指导[J].科学教育,2006,12(6):49-51. 被引量:1
-
7张琳.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6(12):64-65. 被引量:1
-
8唐海海,房超平.让“问题学生”喜欢教师[J].人民教育,1999(12):47-47. 被引量:3
-
9唐中伦.倾斜的家教与“问题学生”[J].当代青年研究,2000(3):44-4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3
-
1胡宜安.从病理学走向人本学——问题学生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4):13-17. 被引量:10
-
2范寅虎.“问题学生”与“学生的问题”初探[J].教育观察,2012,1(6):47-51. 被引量:2
-
3代玲玲,段玉山.基于教育心理视角的“问题学生”的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3(20):47-49.
-
4胡宜安.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中学师生冲突与问题学生现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70-77. 被引量:4
-
5李厚艳,鲍宇.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9):56-57. 被引量:1
-
6姚立新.五级干预网为学生心理健康护航[J].浙江教育科学,2017(2):3-6. 被引量:1
-
7程懋伟.“问题学生”不良行为分类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0(4):211-211.
-
8王涵阳.小学体育课堂中问题学生处理方式调研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15-116.
-
9霍永凯,叶珍.学生数据分析下的教学改革思考[J].学周刊,2019(9):11-12. 被引量:1
-
10卫美华.“关键事件”触发“问题学生”转变——基于“非连续性教育”的微关怀[J].江苏教育,2019,0(15):51-55. 被引量:3
-
1心理疾病十大社会诱因[J].党课,2007(1):108-110.
-
2王慧令.孙子隐私要尊重[J].开心(老年),2014(4):44-44.
-
3王中平.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2(1):10-10.
-
4梅辰.无法驾驭金钱[J].乡镇企业导报,2009(4):50-50.
-
5Margaret Wente.汽车:欲望之物抑或祸害之源7[J].英语学习,2009(11):71-73.
-
6马未都.钱是青春所无法驾驭的[J].小作家选刊(时文素材),2010(12):42-42.
-
7赵丽玲.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加强人文教育[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1):21-21.
-
8杜长余,刘洪顺.加强心理教育疏导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J].解放军理论学习,2008,0(11):47-48.
-
9庄平平.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疏导心理脆弱的幼儿[J].新校园(中旬刊),2016,0(7):164-164. 被引量:1
-
10黄正斌,黄晶.教师健康心态的培育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6(12):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