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译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3,共3页
TRANSLATIONS
同被引文献14
-
1成穷.人生苦难与宗教──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例所作的一个初步考察[J].宗教学研究,2000(2):90-95. 被引量:3
-
2李小江.亲历战争让女人自己说话[J].读书,2002(11):3-9. 被引量:13
-
3张广翔.苏联妇女在卫国战争时期的巨大贡献[J].世界历史,2005(5):13-22. 被引量:10
-
4郭小丽.俄罗斯民族的苦难意识[J].俄罗斯研究,2005(4):71-78. 被引量:12
-
5周启超.复调[A].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P153.
-
6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
7高莽(译).锌皮娃娃兵[M].九州出版社,2015年10月第2次印刷.
-
8S.A.阿列克谢耶维奇著,吕宁思译.我是女兵,也是女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
9孙雪森.从俄罗斯宗教哲学看俄罗斯人的苦难情结[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20(2):3-4. 被引量:2
-
10雷霖.中国现代文学抗战叙事中的冲突女性[J].求索,2013(6):145-147. 被引量:2
-
1孔霞蔚.2015年俄罗斯文学概览[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6(6):104-112. 被引量:2
-
2高莽.阿列克西耶维奇和她的纪实文学[J].俄语学习,2000(1):39-41. 被引量:2
-
3高莽.阿列克西耶维奇和她的纪实文学(续)[J].俄语学习,2000(2):41-44.
-
4薛晨.不一样的抗战[J].江淮法治,2016,0(16):61-61.
-
5张帆.论阿列克西耶维奇“非虚构”写作的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J].中国民族博览,2016,0(3):112-113. 被引量:3
-
6边际.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专辑[J].世界文学,2016(2):5-9. 被引量:1
-
7高莽.忆一段往事[J].世界文学,2016(2):112-114.
-
8孙飞燕.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阿列克西耶维奇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J].当代外国文学,2015,36(4):172-174.
-
9杜晓梅,王亚民.文艺文献文学:俄罗斯纪实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以《切尔诺贝利的祈祷:未来纪事》为例[J].俄罗斯研究,2016,0(6):149-167.
-
10本刊综合.她以双耳听乾坤——2015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J].人民周刊,2015(11):74-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