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舆情的民族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
2
Connotation of Public Sentiment in Terms of National Cultur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概括地说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本文从舆情研究的角度出发,对舆情具有的历史民族文化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同的舆情主体都蕴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性,而这种民族文化的差异,会对舆情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本文对舆情的民族差异性、对舆情本身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作者
林竹
机构地区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
出处
《社科纵横》
2006年第4期119-120,118,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舆情
民族文化
内涵
分类号
C95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1
1
[7]www.gallup.com/poll/releases/pr030328.asp[EB].
同被引文献
14
1
李昌祖.
论社会舆情的汇集与干预机制[J]
.社会科学,2007(9):74-81.
被引量:16
2
陈月生.
国外政府利用民意调查引导民意研究综述[J]
.社科纵横,2007,22(2):125-128.
被引量:9
3
张克生.
舆情机制是国家决策的根本机制[J]
.理论与现代化,2004(4):71-73.
被引量:32
4
王来华,林竹,毕宏音.
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J]
.新视野,2004(5):64-66.
被引量:116
5
丁柏铨.
略论舆情——兼及它与舆论、新闻的关系[J]
.新闻记者,2007(6):8-11.
被引量:91
6
张丽红.
试论国家决策的舆情机制[J]
.前沿,2007(6):161-163.
被引量:3
7
[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星河--对互联网、商业和社会的反思》,郑波、武炜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200-201页.
8
罗繁明.
地方社会舆情监测和决策支持管理系统构建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2008,29(4):59-64.
被引量:12
9
许鑫,章成志,李雯静.
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3):115-120.
被引量:135
10
罗安平.
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中传媒应对原则探究[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5):78-8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艾新革.
国内外舆情研究述略[J]
.图书馆学刊,2011,33(9):140-142.
被引量:11
2
刘建华.
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传播中的民族因素论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2):10-14.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陈鸣.
新媒体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舆情信息服务分析——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J]
.传媒论坛,2023,6(9):115-117.
被引量:4
2
马晓晨,宋笛.
网络舆情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引导[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2):31-32.
3
陈炎.
公共图书馆政务舆情信息服务研究——兼论湖南图书馆服务实践[J]
.情报资料工作,2014,35(1):75-78.
被引量:3
4
约翰.斯特里特,王晓韵.
网络舆论场中民族文化传播效果达成的四个支点[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9):64-67.
5
王一帆.
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研究[J]
.情报探索,2016(3):129-134.
被引量:5
6
饶浩,陈海媚.
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在微博舆情预判中的应用[J]
.现代情报,2016,36(7):58-62.
被引量:13
7
柴楠,赵研.
自媒体语境下的高校网络舆情控制机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6(4):124-126.
被引量:1
8
徐敏.
少数民族公众主流舆论传播机制:本体·域体·介体[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1):32-35.
9
马廷魁.
“一带一路”愿景下西部民族地区跨域安全信息走廊的构建[J]
.西部学刊,2018,0(4):74-77.
10
巴特尔.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
.教育观察,2018,7(9):76-78.
被引量:2
1
张荻.
试论广告创意的民族文化内涵[J]
.长白学刊,2009(3):160-160.
被引量:2
2
蓝翠柳.
瑶族“度戒”仪式的文化传承及教育意义[J]
.广西民族研究,2011(2):128-131.
被引量:1
3
邓昕.
社会分工理论视域下的谚语传播[J]
.青年记者,2016(14):35-36.
4
郭中丽.
植物在新平花腰傣婚姻家庭礼仪中的象征意义[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0(3):170-172.
被引量:2
5
金延.
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黑格尔在历史观上的贡献[J]
.人文杂志,1982(1):48-52.
6
毕宏音.
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08(7):166-169.
被引量:54
7
丁延松.
“跨界民族”概念辨析[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9-23.
被引量:10
8
翁良勇,杨伟.
刑事司法中的舆情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及其协调[J]
.改革与开放,2012(3):25-27.
被引量:1
9
刘建宁,赵民.
中国梦与民族文化及其凝聚力[J]
.社科纵横,2016,31(4):1-5.
10
陆永刚.
生态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6-8.
被引量:2
社科纵横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