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回忆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莫斯科中山大学俄文全称"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是联共(布)中央在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他而开办的,目的是为中国培养革命人才.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俄国顾问鲍罗庭于1925年10月7日,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66次会议上正式宣布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建立,同时建议国民党选派学员赴俄学习.
作者
史唐
出处
《百年潮》
CSSCI
2005年第2期32-36,共5页
关键词
莫斯科中山大学
托洛茨基
斯大林
米夫
王明
国民党
莫斯科孙逸仙大学
拉狄克
联共(布)
苏联共产党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2
1
李颖.
五原誓师前后中国共产党对冯玉祥国民军的关系和政策[J]
.中共党史研究,1999(4):75-78.
被引量:3
2
郝镇华.
苏联学者论“亚细亚生产方式”[J]
.史学理论研究,1992(2):155-161.
被引量:4
3
白明高.
“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始末[J]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6):54-58.
被引量:3
4
陈平原.
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J]
.文学评论,2007(3):5-21.
被引量:75
5
盛岳.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251-252.
6
[美]盛岳:《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奚博铨、丁则勤译,陈庆华校,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7
茅盾.《我和鲁迅的接触》.《鲁迅研究资料》第一辑第70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
8
[美]盛岳著,奚博铨等译.《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中国革命》,东方出版社,2004年,第198-199页.
9
鲁迅授意、O.V.(冯雪峰)代拟.《答托洛茨基派的信》,《文学丛报》第4期.
10
鲁迅授意、O.V.(冯雪峰)代拟.《答托洛茨基派的信》,《现实文学》第1期,1936年7月.
引证文献
5
1
孙会修.
“发表力”的养成:中国共产党早期留苏学生的谈话训练[J]
.近代史研究,2021(3):59-76.
被引量:10
2
宋欢迎.
鲁迅与托派:互为“疑障”的隔膜[J]
.粤海风,2014(4):22-26.
3
宋欢迎.
鲁迅与托派:互为“疑障”的隔膜[J]
.鲁迅研究月刊,2014(8):12-18.
被引量:1
4
曾小林,丁灵芝.
邓小平的留学岁月及其影响[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5):46-51.
5
李放春.
韦伯、共产国际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发端——《儒教与道教》的革命旅程(1925—1929)[J]
.开放时代,2022(2):102-11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李放春,晁群.
韦伯社会学学说是怎样进入中国的?——前帕森斯的学术传播史考察[J]
.开放时代,2023(4):94-107.
被引量:1
2
辛逸,满永,岳伟.
二〇二二年党史国史研究若干进展[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23(6):93-109.
被引量:1
3
姜振昌,薛淼,陶秋红.
2014年中国鲁迅研究[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5(4):27-37.
4
韩晓芳.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社会动员的媒介感知偏向[J]
.编辑之友,2022(2):99-106.
被引量:3
5
董焱尧,应星.
“精神气质”与中共早期党员的“训练”技术——以罗亦农及中共旅莫支部为中心[J]
.学海,2022(2):62-76.
被引量:4
6
马思宇.
三党竞训与1920年代中国政党训练的缘起[J]
.民国档案,2022(2):119-130.
7
徐霞翔.
中共早期留苏学员的“谈话”训练 ——以朱克靖相关档案为中心的考察[J]
.档案与建设,2022,5(11):75-78.
8
许良.
中共党内训练方式的提出与实践——以广东党、团组织为考察中心(1921—1926)[J]
.苏区研究,2023(2):39-52.
被引量:1
9
秦红.
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时期的秦邦宪[J]
.近代史研究,2024(2):136-147.
10
孙会修.
莫斯科中山大学党小组指导员问题研究[J]
.中共党史研究,2024(2):111-123.
1
王东立.
周保中在抗战时期的贡献[J]
.社会主义论坛,2015,0(8):14-15.
2
丁艾.
沙荻克夫与尼古拉——杨尚昆与蒋经国的交往[J]
.红岩春秋,2005(3):50-51.
3
程杏培.
茅盾与上海大学[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11):39-40.
4
郝清涛.
试谈怎样记历史年代[J]
.史学月刊,1955(1):8-12.
5
李国强.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思考[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1995(3):67-69.
6
教育奠基中国: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0):10-10.
7
李建华.
蔡和森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做的理论贡献[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4):5-6.
8
罗玉明.
皖南事变原因浅析[J]
.怀化学院学报,1987,0(1):32-36.
9
高凤英.
党史上反腐败斗争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1(5):17-19.
10
李玲君.
脱贫致富与精神文明[J]
.社会工作,1998(Z1):38-39.
百年潮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