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去印度——对虹影《阿难》的感思
被引量:7
Why Go to India?
出处
《南方文坛》
2002年第6期55-56,共2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同被引文献32
-
1南航,David.十年积累的喷发——张翎访谈录[J].文化交流,2007(4):18-21. 被引量:20
-
2王红旗.“坐云看世景”的荷兰华文女作家——与林湄女士畅谈她的魅力人生和长篇小说《天望》[J].华文文学,2007(2):94-99. 被引量:8
-
3陈晓明.专业化小说的可能性——关于虹影《K》的断想[J].南方文坛,2002(3):34-35. 被引量:14
-
4张辛欣,章德宁,龚应恬,章立凡.黑眼珠·红昼夜·我Me[J].上海文学,2011(8):90-98. 被引量:1
-
5中国文化中的水意象[J].北方论丛,1998(2):71-75. 被引量:8
-
6敏泽.中国古典意象论[J].文艺研究,1983(3):54-62. 被引量:70
-
7刘伟见.悲悯情怀是文学存在的理由──访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J].中国图书评论,1999(10):44-45. 被引量:17
-
8胡辙.解读虹影——虹影访谈[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6(2):41-46. 被引量:16
-
9乐黛云.中国式的后现代小说——评虹影的新作《阿难》[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48-48. 被引量:3
-
10虹影崔卫平.将一种幽暗到光明之中--关于《饥饿的女儿》[J].中国女性文化,2000,(1):235.
引证文献7
-
1田泥.从“地平线”走向未来之境——张辛欣小说转向与主体性搭建[J].当代作家评论,2023(1):155-163.
-
2胡志峰.文化中为救赎的情爱——虹影长篇小说的母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30-33. 被引量:2
-
3王巨川.相期浴火凤凰生——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因果母题[J].华文文学,2008(4):56-65.
-
4周敏.论虹影小说中的人性关怀[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7):29-31.
-
5孙胜杰.原型批评视角下文学作品中“河流”的救赎意义——以《约檀河之水》、《施洗的河》、《阿难》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33(12):106-110. 被引量:4
-
6彭岚嘉,孙胜杰.论海外华文作家的“河流”情结——以虹影、张翎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4,29(4):123-126. 被引量:1
-
7刘红英.论虹影小说《阿难》的深层人性探索[J].语言与文化论坛,2017(4):100-106.
二级引证文献7
-
1严光德.从“身份困顿”到“灵魂回归”——试论虹影小说《饥饿的女儿》[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64-66.
-
2陈阿婵.虹影小说跨文化语境中的诉求[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5):161-162.
-
3尤丽娜.《神秘的河流》中的“河流”书写[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50-54.
-
4孙胜杰.迟子建小说中的“河流与女性”母题论[J].文艺评论,2015(11):127-131. 被引量:1
-
5陈亚萍.《世界上的另一个你》中河流意象的解读[J].林区教学,2017,0(2):45-46.
-
6陈亚萍.《世界上的另一个你》中河流原型的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5):77-79.
-
7封艳梅.程抱一及其小说中文化磨合形态论析——以《天一言》为中心[J].人文杂志,2021(6):89-95.
-
1张艳霞.读虹影新作《阿难》[J].当代文坛,2003(5):113-114.
-
2张磊.“索非索,欲索何索”——浅析虹影的《阿难》[J].青年文学家,2014,0(11Z):49-49.
-
3蔡榕滨.虹影《阿难》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9-150.
-
4邓小刚.唐玄奘法师铜像[J].文史杂志,2006(4).
-
5王瑞兴.玄奘法师与天津[J].天津档案,2012(1):70-71.
-
6顾伟.水有渴念(三首)[J].诗刊,2007(19):57-58.
-
7梁诗颐.碧绿的情丝(外二章)[J].散文诗世界,2007,0(12):48-49.
-
8沉沙.把春天带回家(外一章)——献给母亲的春天的歌[J].诗刊,2004(14):45-46.
-
9李大葆.此心彼心(四章)[J].诗潮,2008,0(6):43-43.
-
10梁诗颐.碧绿的情丝(外二章)[J].草原,2008(11):3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