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德治国”谁为主体
被引量:
6
On the Principle Part for "Ruling the Country by Virtu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论述了“以德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还论述了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以及要实现“以德治国”
作者
张晓东
李兰芬
机构地区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苏州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共4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关键词
以德治国
主体
人民主体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
1
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90.
同被引文献
55
1
张希贤.
论“以德治国”的双重内涵[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3):45-47.
被引量:1
2
张荣,李喜英.
道德主客体与“以德治国”[J]
.道德与文明,2002(2):8-11.
被引量:1
3
李家政.
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关键在于形成“道德法”理念[J]
.理论前沿,2002(1):13-14.
被引量:1
4
李军鹏.
自治、法治与善治: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取向[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2,4(1):2-10.
被引量:6
5
魏先法.
以德治国的世界意义[J]
.道德与文明,2001(3):12-13.
被引量:3
6
韩东屏.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J]
.湖北社会科学,2001(7):13-15.
被引量:1
7
魏长领.
市场经济与以德治国的若干思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3):77-83.
被引量:5
8
杨明.
“以德治国”的客观依据和科学思路[J]
.道德与文明,2001(4):10-14.
被引量:8
9
陈升.
对以德治国的含义及其学理的探讨[J]
.道德与文明,2001(5):4-7.
被引量:5
10
陆晓禾.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一种经济伦理学观点[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3):26-3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张晓东.
完善规范 培育新人——公民道德“面”“点”结合的尝试性建构[J]
.社会科学家,2005,20(4):58-60.
2
范国俊.
伦理道德下的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J]
.中国商界,2008(3):89-89.
3
王银春.
道德治理的内涵解析及其时代价值[J]
.甘肃理论学刊,2015(5):100-107.
被引量:6
4
畅春霞.
论和谐社会中的德治与法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2-45.
被引量:1
5
孟兰芬.
“以德治国”研究述要[J]
.齐鲁学刊,2002(5):132-136.
被引量:6
6
朱鸿亮,赵华朋.
论“以德治国”的约束机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1):39-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秦初生.
乡村生态道德治理: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
.社会科学家,2022(7):72-78.
被引量:3
2
海燕.
德法共治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3(1):13-22.
3
任小琴.
诸子政治思想初探[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10-13.
4
王淑芹,刘畅.
德治与法治:何种关系[J]
.伦理学研究,2014(5):64-68.
被引量:39
5
肖琴.
法治环境下“德治”文化的地位、作用及其培育[J]
.湖南社会科学,2016(2):173-179.
被引量:4
6
冯国锋.
道德治理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比较[J]
.理论界,2016(7):32-41.
被引量:5
7
凡景强.
现代治理理论视阈下道德治理的价值转向[J]
.理论与现代化,2017(2):73-78.
被引量:1
8
陆小成.
从严治党视域下廉政伦理的制度功能与建构路径[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31(2):28-34.
被引量:3
9
魏士国.
共生与互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德治与法治“双螺旋”协同机制[J]
.贵州社会科学,2020(1):38-44.
被引量:8
10
王飞.
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逻辑转变与协同完善[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22(4):75-80.
被引量:2
1
陈新汉.
关于“人民主体”的一些思考[J]
.哲学研究,2014(2):30-35.
被引量:8
2
刘毅强.
论邓小平的哲学思想[J]
.实事求是,2000(3):33-36.
3
柯文桂.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83-87.
被引量:5
4
李超运.
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与中国梦[J]
.魅力中国,2014(19):266-266.
5
张广信,王文科.
论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3):7-9.
6
孙宏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的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J]
.学周刊(上旬),2016(3):238-239.
被引量:1
7
赵兴良.
价值观念变革的内涵[J]
.江西社会科学,1994,14(10):69-72.
被引量:2
8
刘芳.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民主体向度[J]
.党政干部学刊,2012(3):9-13.
9
汪金友.
诚心诚意为人民造福[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6):55-55.
10
石云霞.
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4):5-10.
被引量:6
道德与文明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