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庄子的性命说与观物论中的道性二重观 被引量:2

Zhuang Zi's Life Theory and the double outlook of character and attribute in his theory of physical outlook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庄子》一书汇辑了庄子不同时期的著作,其学以性命说为理论基石。本文从《庄子》文本出发,着重探讨了庄子性命说的理论建构,并对其“以性观物”与“以道观物”的道性二重观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庄子的“以性观物论”,试图说明万物差异性的内在根据,并为无为论提供理论前提;他的“以道观物论”,意在揭示万物的差异以及人的似乎绝然对立的种种观念的相对性。庄子并未用“以道观物”来消解从“以性观物”所得出的有关万物差异性的结论,因而不应将庄子归结为相对主义。最后,本文认为,由于中国古代辨证思维的充分拓展,堵塞了形式逻辑的发展道路,这究竟是长处还是不足,不能简单认定。
作者 萧汉明
出处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14,共10页 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9

  • 1张闰洙.庄子的自由理念[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4):13-16. 被引量:3
  • 2贡华南.物的到来如何可能?——中国传统思想世界中“物”及其通达[J].人文杂志,2007(2):14-21. 被引量:3
  • 3杨国荣.思与所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4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9.
  • 5王夫之.周易外传[M].长沙:岳麓书社,1996.
  • 6李维琦等注.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1.
  • 7周振甫.诗经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
  • 8宋祁,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 9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10.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