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谐音文化与言语交际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谐音备受汉民族青睐,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它深深地烙上了悠久而多姿多彩的文化印记,和汉民族一定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审美习惯等密切相关。本文从语言与交际的关系入手,以分类、归纳、比较、举例等为方法,分析谐音文化在言语交际中的价值。
作者
陈煜
机构地区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出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23-124,147,共3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谐音文化
言语交际
语用价值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
1
王苹.
汉语谐音表达的客观基础[J]
.修辞学习,2000(2):8-10.
被引量:27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85.第195页.
2
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94页,395页.
3
谭汝为.
俗语的词形误写与语义讹变[J]
.语文月刊,1999,0(4):13-1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6
1
茹洁.
浅论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手法[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4):47-48.
被引量:3
2
范维.
网络语言与谐音修辞[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2(1):65-67.
被引量:8
3
石美丽.
汉字的谐音[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157-157.
4
宋能文.
从“世界末日”与“是芥末日”说起——谈汉语网络谐音语现象[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8):397-398.
5
陈煜.
谐音文化的语用价值[J]
.山东社会科学,2005(2):76-79.
被引量:8
6
陈煜.
谐音文化与言语交际[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3):80-81.
7
安志伟.
网络词语特殊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5(5):102-104.
被引量:4
8
王志伟.
汉语双关传统述评[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133-136.
被引量:2
9
王志伟.
论中国文化中的双关传统[J]
.湖北社会科学,2006(4):109-112.
被引量:7
10
于全有,李现乐.
谐音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综论[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25-129.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32
1
蔡葵.
论英汉谐音文化[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5):117-118.
被引量:1
2
孟昭泉.
汉文化的语音精灵——谐音[J]
.台州学院学报,2003,25(1):21-25.
被引量:12
3
李世之.
试论汉语中的谐音字[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2):122-132.
被引量:8
4
徐越.
略谈汉语中的谐音[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26(1):117-119.
被引量:2
5
李晋荃,王希杰.
谐音:从修辞到文化[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26(2):100-106.
被引量:12
6
戚晓杰.
谈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J]
.修辞学习,2002(3):21-21.
被引量:30
7
李志忠.
汉民族谐音倾向语言文化成因琐谈[J]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4,24(3):93-94.
被引量:1
8
姚丽梅.
英汉谐音双关的语言基础及文化价值探析[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3(3):21-27.
被引量:3
9
周成兰.
谐音现象蕴涵的文化信息——谐音现象的文化解读之一[J]
.社会科学家,2005,20(3):182-185.
被引量:7
10
王苹.
谐音双关的审美意蕴探析[J]
.修辞学习,2005(5):76-7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于全有,李现乐.
谐音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综论[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25-129.
被引量:7
2
徐宜良.
英汉谐音辞格的生成方式及运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1):287-291.
被引量:1
3
刘俊显.
从平行研究角度探析《红楼梦》人名双关语的英译[J]
.科教导刊,2012(32):153-15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秦剑.
灰色广告语中“谐音造词法”质疑[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9(8):144-145.
2
夏莹.
近十年汉语新词族研究综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86-89.
被引量:10
3
郑博,王仲轲.
谐音现象中的文化成因[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2):71-73.
被引量:3
4
王红羽.
从英汉谐音运用的对比中看吉祥文化在汉语中的丰富性[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5):147-149.
被引量:1
5
周迎霞,牟玉华.
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语言学研究综述[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1,41(5):78-85.
被引量:1
6
鲁佑文,李德.
社交媒体中谐音的形成机制及影响[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12):152-160.
被引量:2
7
王玉.
论杨柳青年画创作的谐音特征[J]
.学园,2019,0(1):137-138.
8
李小倩.
英汉“谐音梗”现象研究[J]
.现代语言学,2022,10(9):1998-2003.
1
岳军.
试析话剧潜台词的语用价值[J]
.西安社会科学,2011,29(5):135-137.
被引量:1
2
王春霞.
浅析“很受伤”[J]
.天府新论,2007(B12):218-219.
3
彭皓泽.
文化不死——读《文化苦旅》有感[J]
.青少年日记,2016,0(11):12-12.
4
祁福雪.
《红楼梦》人物语言与交际技巧试析[J]
.文学教育,2007(11X):24-25.
被引量:2
5
余荣宝.
戏剧人物对话中存现句的语用价值[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77-79.
6
史倩.
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之面面观[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73-75.
7
潘峰,黄健.
论莫言小说作品中的红色词[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4):99-101.
被引量:5
8
李凝祥.
春色来天地 浮云变古今——杨继国新作《行走集》品读小识[J]
.朔方,2007,0(4):74-76.
9
左宏阁.
宁夏文学中的诗意贺兰[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35-137.
10
刘林燕.
文学语言中超常句法组合的语用价值[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43-46.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