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骗局的“集体制造”——“黄禹锡事件”的另类解读
被引量:
1
The "Collective Making" of a Fraud in Science——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on Hwang Woo Suk's Cas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禹锡事件”是典型的“集体制造”,在这场科学骗局的背后,应该为此承担责任的,不仅仅是黄禹锡本人,还有政府、媒体、公众、科学共同体以及特定的社会文化。
作者
王骏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出处
《科学文化评论》
2006年第2期53-65,共13页
Science & Culture Review
关键词
黄禹锡事件
科学骗局
集体制造
分类号
G3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1]http://msnbc.msn.com/id/10940784/
2
[2]http://topics.nytimes.com/top/reference/timestopics/people/h/hwang woo suk/
3
[3]http://www.sciencemag.org/sciext/hwang2005/
4
[1]新华网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5-12/22/content 3956013.htm
5
[2]新浪网资料:http://tech.sina.com.cn/d/focus/Korea clone/
同被引文献
4
1
约翰·齐曼著,曾国屏,匡辉等译.真科学—它是什么,它指什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王丹红.从“国家英雄”到造假“嫌犯”,科学时报,2005年12月19日,第A2版
3
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将重新开始克隆研究,科技日报,2006年6月29日,第2版
4
张亮.米歇尔:从错误中发现创新,科技日报,2006年9月8日,第2版.
引证文献
1
1
朱效民.
尴尬的“真科学” 玩火的黄禹锡[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50(3):62-64.
1
决不让“黄禹锡事件”在中国重演——政协委员、两院院士热议科技界如何杜绝浮躁虚假之风[J]
.江海纵横,2006(1):18-21.
2
20世纪十大科学骗局[J]
.广西教育,2007(06C).
3
吕建平.
曾经愚弄世界的十大科学骗局[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2):46-49.
被引量:2
4
历史上的七大科学骗局和恶作剧[J]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09(3):50-51.
5
求实.
黄禹锡事件引发的思考[J]
.科学与无神论,2006(3):7-10.
6
二十世纪的十大科学骗局[J]
.报刊荟萃,2002(4):24-25.
7
本刊综合.
你被忽悠了——六大科学骗局[J]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15,0(5):4-9.
8
何清.
黄禹锡事件,一桩科学骗局的启示录[J]
.黄金时代(上半月),2006,0(4):9-11.
9
黄禹锡事件告诉我们什么?——沪上专家剖析科学造假的成因[J]
.世界科学,2006(2):2-5.
10
李珺平.
关于学术“打磨”的思考——兼及“黄禹锡事件”和“民族感情”[J]
.社会科学论坛,2006(5):74-78.
科学文化评论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