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论《浮士德》中的拯救意识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浮士德的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同于中国的“自强不息”精神,因为它不具备东方的乐观进取心态,却有绝望的悲剧意识;浮士德的拯救意识,也不同于基督教的拯救意识。基督教从原罪出发,拯救就是赎罪,最终引导人对神的绝对信仰;而歌德对人的自救是追求人的完美与神性的结合,因此它具有悲剧性,同时也具有审美性。
作者 陈芸
机构地区 龙岩师专
出处 《龙岩学院学报》 2003年第z1期55-56,共2页 Journal of Longyan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荣格.荣格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 2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 3[4]杨慧琳.罪恶与救赎[M].北京: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8.
  • 4[5]艾克曼.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 5[6]歌德.亲和力[M].南京:译文出版社,1997.4.
  • 6[6]歌德.歌德戏剧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 7[7]冯至.论歌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 8[9]彼得@伯尔.歌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92

同被引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