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理查德·赖特在《黑人男孩》中的反抗意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笔者主要以理查德.赖特的自传体小说《黑人男孩》为文本,分析了在作品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反抗意识,童年时对家庭对宗教的反抗,及青少年时对当时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与偏见的反抗。
作者
杨朋
机构地区
山东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国校外教育》
2008年第7期17-,共1页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关键词
理查德·赖特
反抗意识
黑人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庞好农.
三重意识的张力之源:理查德·赖特笔下的种族关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2):88-91.
被引量:5
2
乔国强.
美国40年代黑人文学[J]
.国外文学,1999(3):64-70.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Johns D B,Lorman A,Ratner.Multicultur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A Comparative Guide to Acculturation and Ethnicity[M].New York:GP,1992:17.
2
Richard W.Native Son[M].New York:Harper,1957:298.
3
Richard W.Later Works:Black Boy (American Hunger),The Outsider[M].New York:Literary Classics of the United States,1991.
4
Robert F.Understanding Richard Wright's Black Boy:A Student Casebook to Issues,Sources,and Historical Documents[M].Westport:GP,1998:62-63.
5
Harry H.Negro Liberation[M].Chicago:Liberator Press,1976:76.
6
Robert B.Native S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Black Hero[M].Boston:Twayne,1991:34.
7
George M F.The Black Image in the White Mind:The Debate on Afro-American Character and Destiny,[M].Hanover:Wesleyan UP,1971:321.
8
Richard W."How 'Bigger' Was Born."[M]// In his Native Son.New York:Harper,1966.
9
W.E.B.Du Bois.The Souls of Black Folk[M].New York:Bantam,1989:125.
10
Michel F.The Unfinished Quest of Richard Wright[M].Chicago:U of Illinois P,1993:288.
共引文献
17
1
庞好农.
从双重意识到三重意识:非洲裔美国批评的新视野[J]
.中国校外教育,2008(1):46-47.
被引量:1
2
王雪梅,杜以向.
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的发展——以三部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为例[J]
.长城,2011(8):112-113.
3
薛璇子,庞好农.
非洲根文化的衰落与第三种意识的崛起——赖特长篇小说《长梦》解读[J]
.作家,2011(12):35-36.
被引量:1
4
唐晓华.
赖特文学视角下的非洲裔美国文化[J]
.芒种,2012(14):69-70.
5
杨晓蓉.
论《土生子》在美国非裔文学和美国文化中的意义[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105-110.
被引量:6
6
李莉.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象[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236-238.
被引量:3
7
崔彦飞.
《土生子》:一部双重再现的叙述文本[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3):73-74.
8
于宗燕.
浅论理查德·赖特《即将成人》中的象征[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7):75-77.
9
庞好农.
津巴多人性观视阈下的性恶景观——评奥弗德的《白脸》[J]
.外国语文,2017,33(4):7-12.
被引量:1
10
刘晓琳.
安·佩特里作品与研究综述(1945-2017)[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7):188-189.
引证文献
1
1
于萍.
理查德·赖特《黑孩子》中的“饥饿”主题解读[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10):101-10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胡妮,张晶.
Analysis of Narrative Space in Black Boy[J]
.海外英语,2020(3):200-202.
2
胡妮,张晶.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tagonist and Environment in Black Boy[J]
.海外英语,2020(2):231-234.
1
郑亚楠.
中职生人格教育之思[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2(11):61-62.
2
刘良华.
走向批判:教育行动研究的新方向[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3(5):66-68.
被引量:7
3
董素萍.
中职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14):51-52.
4
李小龙.
合乎自然,才能超然[J]
.求学(理科版),2016,0(2):57-57.
5
潘睿华.
写出10件妈妈做的事[J]
.少年儿童研究,2007(1):39-40.
6
肖世明.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更需要“赏识教育”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214-214.
被引量:2
7
李旭红.
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话——小林宗作校长话语集锦[J]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2008(12):26-27.
8
朱林林.
抗战时沦陷区的教科书[J]
.人民文摘,2014(4):76-77.
9
余鹂.
《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教学[J]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品德版),2009(8):38-39.
10
樊小梅.
论网络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
.基础教育,2009,6(2):47-49.
中国校外教育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