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场性:论赖声川的现代剧场艺术
被引量:
5
Lai Shengchuan and His Theatric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赖声川的现代剧场艺术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本土化的成功范例。他的剧场艺术的核心是“现场性”。本文通过对“现场性”的概念分析和赖声川作品《暗恋桃花源》的个案分析,指出了赖声川以“现场性”为核心的剧场艺术所具有的现实和现代意义。
作者
李鸿祥
古秀蓉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华文文学》
2005年第5期51-55,共5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关键词
赖声川
现场性
陌生化
分类号
I207.3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21
1
贾伟.
时间的悲剧和空间的喜剧——看话剧《暗恋桃花源》[J]
.社会观察,2007(4):54-56.
被引量:3
2
苏东海.
《上海宪章》的意义[J]
.中国博物馆,2002(4):91-92.
被引量:9
3
王晓红.
赖声川剧作的后现代倾向[J]
.戏剧艺术,2004(6):70-78.
被引量:1
4
崔莉.
论《暗恋桃花源》中“间离”的运用[J]
.戏剧文学,2002(3):48-53.
被引量:5
5
王晶.
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对传统戏剧的突破[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5):62-66.
被引量:14
6
李娟.
浅谈昆曲的兴衰流变[J]
.民族论坛,2008(10):58-59.
被引量:3
7
沈佳梅.
经典之光照亮现实——话剧《暗恋桃花源》对《桃花源记》的创造性改编[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3):60-61.
被引量:2
8
周波.
浅析布莱希特戏剧的“陌生化效果”[J]
.青年与社会(中),2007,0(12):78-83.
被引量:2
9
韩丽娟.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艺术[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2):29-30.
被引量:1
10
陕西秦腔博物馆在西安交通大学开馆[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杨蓓.
论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理论在《暗恋桃花源》中的应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42-46.
被引量:10
2
王悦心.
浅析《暗恋桃花源》剧本中对立统一的美学思想[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1):45-49.
3
曾心昊.
论我国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化保护[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9):126-130.
被引量:5
4
陈尔尼,孟新东.
英美新批评视阈下的《水中之书》再解读[J]
.文学艺术周刊,2022(7):66-69.
5
刘小群.
赖声川戏剧实践中的对称间离理念——以《暗恋桃花源》的解构与缝合为例[J]
.人文天下,2023(4):62-69.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王星月,吕乐.
陌生化效果在中西方戏剧中的对比运用——以《马拉/萨德》和《暗恋桃花源》为例[J]
.戏剧之家,2016(9):12-12.
2
夏玲,曾子芙.
《暗恋桃花源》在解构中追寻主题[J]
.戏剧之家,2017(10):8-9.
3
鲁晓明.
舞台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特征探析[J]
.戏剧之家,2017(21):40-40.
4
高嘉翼,姜吉林.
话语再造与人文重塑——《暗恋桃花源》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借鉴与创新[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4(1):102-108.
5
张华轩宇,徐艺涵.
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J]
.戏剧之家,2018(2):11-12.
被引量:1
6
王梦潇.
析《暗恋桃花源》经典生成的必然性[J]
.戏剧之家,2020(26):4-6.
7
徐嘉慧,隋欣.
传统丝织手工艺非遗博物馆的保护优势[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1(4):138-140.
8
徐嘉慧.
数字化技术对传统艺术表演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应用[J]
.戏剧之家,2021(33):31-32.
被引量:1
9
李光耀.
浅谈布莱希特间离法在戏剧创作中的运用——以话剧《羊脂球》为例[J]
.戏剧之家,2022(5):13-14.
10
张吕,李小旭.
文旅古镇的空间重塑与媒体旅游——以湘江古镇群为例[J]
.长沙大学学报,2022,36(3):39-45.
1
阿翔.
赠诗(组诗)[J]
.泉州文学,2013,0(8):57-58.
2
晋洋.
暗恋桃花源(外三篇)[J]
.黄河,2008,0(6):184-187.
3
宋晓杰.
暗恋桃花源(二首)——写给桃花妹妹[J]
.诗刊,2008(19):55-56.
4
何三凤.
李渔和布莱希特戏剧理论比较——有关剧作者、演员和观众三者观点的异同点[J]
.考试周刊,2010(33):33-35.
5
朱寿桐.
论走向终结的当代戏剧[J]
.文艺争鸣,2005(3):108-114.
被引量:7
6
汤逸佩.
试论戏剧情境的呈现及其技巧[J]
.新世纪剧坛,2016(4):12-16.
7
刘东玲.
论丘东平的文学创作[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2):29-33.
8
张岩松.
关于诗学及艺术的笔记(节选)[J]
.扬子江(诗刊),2015,0(3):71-74.
9
田亚曼.
虚幻中的自我意识——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解读[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2):157-160.
被引量:2
10
陈骏涛,陈墨.
“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及其他[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5(9):68-73.
华文文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