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鉴于目前理论界对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范围界定较大,没有把证明主体与证明责任联系起来。有必要将证明主体与证明责任联系起来界定证明主体的概念,并分析证明主体的四个“必须”特征。并根据证明主体的概念和特征界定刑事诉讼证明主体的外延。
作者
陈志兴
机构地区
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05年第4期108-109,共2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证明
证明主体
证明责任
提供证据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艳华,单虹宇.
论刑事自诉的主体及其证明责任的承担[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82-83.
被引量:1
2
卞建林,郭志媛.
刑事证明主体新论——基于证明责任的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1):60-70.
被引量:19
3
唐东楚.
论人民法院不是证明责任的主体[J]
.河北法学,2002,20(5):26-31.
被引量:3
4
王宗林.
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主体的探讨[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7(4):44-46.
被引量:1
5
陈光中,陈海光,魏晓娜.
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与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J]
.中国法学,2001(1):37-52.
被引量:206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刘之雄,唐金波.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立法完善之构想[J]
.中国法学,1999(5):105-110.
被引量:35
2
赵钢,刘海峰.
试论证据法上的推定[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90-96.
被引量:55
3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9页.
4
.《推行乡镇政务公开,促进廉政勤政建设—尉健行同志在全国乡镇政务公开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法制日报》,2000年7月28日第3版.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5页.
6
.《汉书·路温舒传》[M].,..
7
.《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02页.
8
关于侦查程序的目的,诉讼法学界对其认识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以日本学说为例,最初是“公判准备说”,其次是“公诉准备说”,现在得到普遍承认的是“侦查独立说”,即侦查的目的在于明确犯罪嫌疑的有无,进而决定起诉或不起诉,当并不以公诉为目的。详细内容请参见[日]板仓松太郎著:《刑事诉讼法玄义》,第1209页;[日]团腾重光著:《新刑事诉讼法纲要》第七版,第317页;[日]井户田侃著:《侦查程序的构造》,第67页。
9
何家弘:“‘事实’断想”,载《证据法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0年版,第6—7页。
10
[日]井户田侃著.《侦查程序的构造》.,.第67页.
共引文献
221
1
姜丹.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额“综合认定”的理论审视和完善进路[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6):54-69.
被引量:3
2
谢澍.
从“认识论”到“认知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之科学化走向[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146-168.
被引量:24
3
周洪波,熊晓彪.
疑罪从无及其在刑事辩护中的有效运用[J]
.师大法学,2020(2):85-102.
4
向燕.
论刑事综合型证明模式及其对印证模式的超越[J]
.法学研究,2021(1):103-121.
被引量:52
5
丁春燕.
区块链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分析——以农业保险欺诈刑事诉讼切入[J]
.法学杂志,2021(5):78-87.
被引量:5
6
向燕.
刑事客观证明的理论澄清与实现路径[J]
.当代法学,2022,36(3):113-126.
被引量:11
7
祝发东.
诉讼证明的概念辨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91-94.
8
何磊,李卫静.
论定罪标准的界定[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3):90-92.
被引量:1
9
熊秋红.
从英美法看我国刑事证明标准[J]
.人民检察,2003(5):21-23.
被引量:3
10
夏良田.
刑事被告证明责任的必要性和有限性[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55-159.
被引量:1
1
葛枫.
环境公益诉讼,路在前方[J]
.绿叶,2014,0(7):44-50.
2
赵秉志,赫兴旺.
刑讯逼供罪比较研究(下)[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1(2):42-45.
被引量:1
3
吴利东,吕文兰.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本问题探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6):129-131.
4
黄锡生.
我国《刑法》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2):55-56.
5
郭泽强.
关于职务侵占罪主体问题的思考--以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之理解为基点[J]
.法学评论,2008,26(6):145-151.
被引量:27
6
王敏.
报复陷害罪若干问题探析[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89-91.
7
向冬梅.
保险消费者概念之法律界定[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0(4Z):97-98.
被引量:1
8
任俊娥,何霞.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立法构建[J]
.法制与经济,2011,20(8):81-82.
9
刘红春.
从参与到赋权:社会组织促进平等就业主体资格的演进[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6(5):154-159.
被引量:1
10
赵秉志,周加海.
论准自首的认定[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3,23(6):78-87.
被引量:9
社科纵横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