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轻工教育》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China Education of Light Industry
同被引文献9
-
1李中扬.现代美国工业设计教育特征[J].美苑,2000(2):69-70. 被引量:7
-
2李通.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之研讨[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3(2):73-75. 被引量:2
-
3吴国强.漫步设计思维——工业设计综合化教学模式设计思维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1):130-132. 被引量:6
-
4庄一兵.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4):82-85. 被引量:4
-
5裴继刚,范劲松,周伯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装饰,2002(8):17-18. 被引量:8
-
6李倩.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校长阅刊,2005,(3).
-
7严波.工业设计学科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A]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2004.
-
8张宝荣.中国传统文化对工业设计教学的启示[J].高教论坛,2003(3):79-80. 被引量:5
-
9张冉.基于网络环境的创新性学习的探讨[J].教育信息化,2004(2):12-1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4
-
1张凯.关于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1):81-84. 被引量:10
-
2方敏,任卫红,辛成瑶.浅谈工业设计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培养[J].包装世界,2009(2):72-73. 被引量:2
-
3胡晓庆.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的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9(32). 被引量:4
-
4李久熙,谷岩,宋强,郑泽锋.基于网络文化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186-186.
二级引证文献16
-
1辛悦铭.关于工业设计未来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18,0(5):243-243.
-
2任卫红,景文娟,方敏.工业设计专业青年教师培养问题探讨[J].包装世界,2009(4):61-62.
-
3顾亦鸣,曹玉华.基于胜任特征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以华南地区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09(8):95-97. 被引量:6
-
4何菲.创意的展开——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教学模式之初探[J].科技信息,2010(07X):117-117. 被引量:4
-
5陶裕仿.基于设计服务理念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114-116. 被引量:1
-
6刘建华,朱蕾,李珂,张伟设.《产品设计》双语教学初探[J].包装世界,2011(4):78-79.
-
7曹雁飞.应用型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08,0(44):121-121.
-
8王秦.工业设计教学中的绿色设计[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17(S2):46-49. 被引量:1
-
9李志春.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3):169-169. 被引量:1
-
10谷童飞.产品设计专业发展前景研究[J].包装世界,2014(3):88-89.
-
1童玉琴.浅谈综合性的工业设计教育[J].商情,2012(48):226-226.
-
2殷辉,谢林.建立综合化的工业设计教育[J].科技资讯,2006,4(32):165-165. 被引量:1
-
3邹进芝.念好“五字诀”做好班主任[J].现代教育,2012(1):84-85.
-
4王秋月.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综合),2006(1):30-31. 被引量:1
-
5刘飞,祝传鹏.中国的艺术教育——对工业设计教育的思考[J].大舞台,2010(9):174-174. 被引量:1
-
6王明昊,赵鹏飞.浅析大数据视角下的工业设计及其应用价值[J].商场现代化,2015(22):250-251. 被引量:4
-
7吴国强.21世纪高等教育变革与工业设计应对教学[J].固原师专学报,2003,24(3):77-79.
-
8任童.浅论工业设计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07X):152-153.
-
9吴绍兰.论新时期工业设计人才的素质教育[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9(4):107-110.
-
10汤震启,汪晓春.工科院校在综合化进程中的工业设计教育策略[J].艺术百家,2008,24(3):204-20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