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议《桃花扇》之“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气”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特色。笔者在文中以“气”这一传统文论范畴为着眼点,分析清代孔尚任传奇名作《桃花扇》气势充沛、气脉贯通、气韵悠长的特点。
作者
涂宇明
机构地区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Journal of Xiame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关键词
孔尚任
桃花扇
气
气势
气脉
气韵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朱秋德,张岩.
《桃花扇》思想艺术价值新探[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45-48.
被引量:2
2
张晓燕.
中西悲剧艺术比较[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2):51-55.
被引量:3
3
朱鸿,陈鸿儒.
桃花扇底话兴亡——孔尚任和他的《桃花扇》[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3):46-50.
被引量:2
4
陈学广.
古代文论中“文气说”辨识[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2):21-24.
被引量:5
5
张燕瑾.
历史的沉思──《桃花扇》解读[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21-28.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马岩.
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3):2-13.
被引量:354
2
[2]孔尚任.桃花扇·桃花扇本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
胡金望.中国历史剧创作特色初探[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1984,(8).
4
[4]于非.中国古代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5
清文康原著吕静莲改写儿女英雄传[M].
6
傅杰编校,王国维.王国维论学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
[美]朗格(Langer,S·K·) 著,刘大基等.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
张隆溪译,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共引文献
18
1
李乐民.
序言[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35(S1).
2
覃晋.
刘勰《文心雕龙》之“气论”及其当代价值[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79-81.
3
陈后民.
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的张力——重评孔尚任《桃花扇》[J]
.金田,2012(1):54-54.
4
沈艾娥.
夹缝中的叹息——从话语主体的角度重读《桃花扇》[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68-70.
5
戴惠湘.
论《长生殿》与《桃花扇》之异同[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09-113.
被引量:1
6
杨明贵.
中国古典戏曲悲剧美学品格的蜕变——对《桃花扇》的悲剧美学的考察[J]
.四川戏剧,2009(6):84-88.
被引量:1
7
岳利梅.
《桃花扇》中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82-84.
8
马津.
《浣纱记》结局探索[J]
.北方文学(中),2012(3):74-74.
9
刘雨昕.
历史与艺术的趋近与疏离——《桃花扇》与史实不符之处及其原因探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2):160-162.
10
李艳.
百年道教戏剧研究述评[J]
.莆田学院学报,2015,22(3):54-60.
1
包丽星.
修炼自我的情绪管理能力:我是班主任,我也流泪[J]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2010(9):8-9.
2
林刚.
从《桃花扇》看孔尚任的悲剧意识[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6-18.
3
孙邵玲.
浅议如何创新职高语文教学的方法[J]
.科教文汇,2008(28):114-114.
被引量:3
4
陈爱红.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J]
.学周刊(下旬),2010(7):97-98.
5
戚朝霞.
《〈红楼梦〉和〈桃花扇〉》与《〈红楼梦〉里竹与梅》的不同批评模式[J]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8-21.
6
曹荣成.
管理气度:学校和谐管理的“气脉”[J]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08(9):46-47.
7
范兆雄.
善良意志与后现代无痛德育[J]
.教育研究,2012,33(9):27-31.
被引量:3
8
赵玲琳.
论典型与文学创作的关系[J]
.成功,2010(10):284-285.
9
王凤云.
新理念 新教材 新方法——《六国论》教学设计[J]
.学周刊(上旬),2011(11):8-8.
10
袁一丹.
“文学”的立场与总体性的建构——读《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J]
.教育学报,2010,6(4):119-123.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