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剧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4,共33页
Play Monthly
同被引文献17
-
1马佰莲,欧阳志远.论科学家个人自由的三种形态[J].哲学研究,2006(8):94-98. 被引量:6
-
2陈世伟.“哥本哈根之谜”的戏剧叙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8):105-110. 被引量:3
-
3双雪涛,走走.“写小说的人,不能放过那道稍瞬即逝的光芒”[J].野草,2015,0(3):196-206. 被引量:15
-
4双雪涛.我的师承[J].文艺争鸣,2015(8):135-136. 被引量:11
-
5徐勇.成长写作与“小说家”的诞生——双雪涛《聋哑时代》阅读札记[J].鸭绿江,2015,0(5):86-91. 被引量:4
-
6吴玲.青春的艰难与成长——双雪涛小说的成长叙事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1):64-67. 被引量:1
-
7方岩.诱饵与怪兽--双雪涛小说中的历史表情[J].当代作家评论,2017(2):167-172. 被引量:7
-
8黄平.“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以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为例[J].扬子江(评论),2017(3):12-18. 被引量:64
-
9胡开奇.《哥本哈根》与弗雷恩戏剧创作的哲理追寻[J].民族艺术研究,2017,30(5):27-35. 被引量:2
-
10鲁太光,双雪涛,刘岩.纪实与虚构:文学中的“东北”[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2):23-35. 被引量:33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张小玲.村上春树文学中的父亲意象与历史认识——从《弃猫》一文谈起[J].日本学研究,2022(1):156-168.
-
2陈世伟.“哥本哈根之谜”的戏剧叙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29(8):105-110. 被引量:3
-
3张晓艳.不确定性——《哥本哈根》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新余学院学报,2014,19(6):32-34. 被引量:2
-
4童欣.从“弱者认同”到“修补父亲”——读汤成难中短篇小说[J].上海文化,2021(11):38-45. 被引量:1
-
5黄平.父之名:论郑执小说[J].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2):33-39. 被引量:2
-
6张志平,王雪力.论双雪涛小说意象叙事彰显的人民情怀[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3):67-75. 被引量:1
-
7刘岩.《张医生与王医生》与跨域文化生产脉络中的"东北文艺复兴"话语[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5):122-141. 被引量:5
-
8谭复.班宇作家形象的生成——兼及当代文学传播方式的新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12):212-227. 被引量:4
-
9苏鑫.“北方”的重组与重述——以剧版《平原上的摩西》为中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4):141-156. 被引量:2
-
10揭祎琳.现代焦虑与文化想象:近年来中国电影中的父子关系[J].天府新论,2023(6):133-140. 被引量:1
-
1李泽华.论诗歌语言的“测不准原理”[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4):152-153. 被引量:1
-
2杨照.战争的必然扭曲[J].意林,2009,0(5):40-40.
-
3彭俐.为抗日国军将士呐喊[J].飞天,2015,0(8):67-67.
-
4陈怅,鸽子.量子江湖·燕子坞(下) 【第九章】[J].今古传奇(武侠版月末版),2011(7):7-38.
-
5赵方.心灵的飞翔[J].新青年(珍情),2006,0(10):58-58.
-
6杨理沛.诗意的心灵遥望与倾诉——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创作技巧[J].写作,2011(7):22-24.
-
7孙建.时光中的少年(散文)[J].山花(下半月),2012(1):92-96.
-
8科林·伊万斯.草籽破疑案[J].东方剑,2001(2).
-
9叶延滨.叶延滨近作[J].扬子江(诗刊),2006,0(6):6-11.
-
10王振远.报感三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读《日本接连推出篡改二战史的假想小说》报道有感[J].黑龙江档案,1995(4):4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