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渐进特质与现实途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困境、制度创新的特征、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等多方面论证了渐进式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必然选择。
作者
刘承礼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
关键词
农村富余劳动力
渐进特质
现实途径
分类号
F30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郭熙保.
农业剩余劳动及其转移问题:理论思考与中国的经验[J]
.世界经济,2002,25(12):25-32.
被引量:40
2
钱凯.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举措的观点综述[J]
.经济研究参考,2003(7):40-45.
被引量:8
3
陈淮.
正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挑战[J]
.经济学动态,2002(11):34-37.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陈锡文 韩俊.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N]中国经济时报,2002.
2
周天勇.怎样才能稳定、安全和快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2(004).
3
周天勇.人口流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N]中国经济时报,2001(005).
4
王良健 周静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宏观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1(005).
5
陈锡文,韩俊.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J]
.开放导报,2002(6):11-13.
被引量:10
6
马兵林,刘华.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
.经济与管理,2002,16(6):4-5.
被引量:5
7
于卫东,陈龙杰,刘玉森.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何在[J]
.经济论坛,2002(16):19-1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57
1
陈发奎.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性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6):10-16.
2
朱蕾.
论农村人力资本流动与农用土地制度改革[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199-200.
3
杜萌.
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274-277.
4
许和连,赵德昭.
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学术前沿,2012(15):78-85.
5
何海.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J]
.大众商务,2010(8):26-26.
被引量:1
6
孙早,刘庆岩.
地理差异、战略约束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绩效——一个基于浙江与陕西经验的比较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2004,26(5):1-8.
被引量:4
7
赵海霞,孙昕辉,张春美.
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民增收[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5):301-304.
被引量:2
8
胡玮.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问题探讨[J]
.市场论坛,2004(7):17-18.
被引量:1
9
康文杰,石德金,余建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及其修正[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2):18-20.
被引量:4
10
姜林静.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J]
.甘肃农业,2005(6):18-19.
被引量:2
1
刘承礼.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渐进特质与现实途径[J]
.理论导刊,2004(1):31-33.
被引量:2
2
刘承礼,涂文明.
论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渐进特质与现实途径[J]
.农村经济,2004(1):74-76.
被引量:3
3
豆修良,李丽.
扩大非农就业: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J]
.农村农业农民,2005(10):22-22.
4
张永鹏.
巴州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四川统计,2001(5):26-27.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