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夏目漱石小说《心》中“死亡”观刍议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夏目漱石的小说《心》中,共描述了5个人的死亡,有明治天皇的自然死亡、乃木大将的殉死、父亲的病死、K的自杀和先生的自杀。本文重点从乃木大将、K和先生的自杀这一点上来考察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我们更深地了解明治结束前后的日本人具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
孙英
机构地区
大连交通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3-,共1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自杀
殉死
武士道
明治精神
分类号
I31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李光贞.
试析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明治精神”[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5):105-110.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高宁.
虚像与反差——夏目漱石精神世界探微[J]
.外国文学评论,2001(2):36-45.
被引量:9
2
金焕玑.日本近代文学史[M].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
3
张正立,等,译.夏目漱石小说选(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4
渡辺京二.漱石と明治.文芸春秋,2000,(12):16-19.
5
平川祐弘.漱石と明治天皇.文芸春秋,2000,(12):98-100.
6
若规泰雄.日本的战争责任[M].赵自瑞,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7
松元健一.明治とは何であったか[J].国文学,1954,(5):73-75.
8
夏目漱石.文壇の趨勢[M].东京:筑摩書房,1988.
9
《心·路边草》,周大勇,柯毅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10
《模倣と独立》《漱石全集16巻》.
共引文献
16
1
李芳.
试析夏目漱石的心理小说《心》[J]
.飞天,2009(18):66-67.
2
孙苏平.
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原点[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94-196.
被引量:5
3
王奕红.
日本文学经典中的“歧视”——兼论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状况[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1):110-114.
被引量:2
4
林啸轩,牟玉新.
夏目漱石“道义上的个人主义”与其《心》[J]
.山东外语教学,2013,34(2):91-96.
被引量:5
5
陈雪.
明治文学中典型的“多余人”——论夏目漱石笔下代助的时代性特质[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3):57-61.
6
陈雪.
夏目漱石“则天去私”理念及其时代性阐释——以小说《明暗》为中心的考察[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6):60-66.
被引量:3
7
赵晓靓.
夏目漱石的近代化认识与西洋文化体验[J]
.日本研究,2013(2):124-128.
8
周菁.
试论夏目漱石《心》中的“明治精神”[J]
.魅力中国,2013(29):120-121.
被引量:2
9
王影杰.
论长井代助的“多余人”身份[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56.
10
马全婧.
夏目漱石小说《心》中“先生”的感情世界[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101-103.
1
李光贞.
试析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明治精神”[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5):105-110.
被引量:17
2
解媛媛,范莹莹.
夏目漱石《心》中的死与“明治精神”[J]
.作家,2014,0(12X):134-135.
3
曹瑞涛.
为“明治精神”而殉——夏目漱石《心》中“先生”之死分析[J]
.外国文学评论,2011(1):192-202.
被引量:6
4
李敬利.
利己主义和“先生”的死[J]
.林区教学,2009(1):32-33.
被引量:1
5
徐竞.
夏目漱石的《心》论——通过三人之死解读“明治精神”[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4):40-40.
6
穆牧.
论夏目漱石《心》——个人主义与明治精神[J]
.青年文学家,2014,0(10X):59-59.
7
夏佳来.
“明治精神”下的日本近代知识分子——从夏目漱石的《心》中看到[J]
.法制与社会,2007(7):638-639.
被引量:4
8
左俊楠.
浅析夏目漱石所提出的“明治精神”——以小说《心》的人物形象为中心[J]
.学理论,2012(11):181-182.
被引量:1
9
李素.
试论夏目漱石小说中的“高等游民”形象——以代助和“先生”为中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1):131-134.
被引量:1
10
黄高洁,李汉文.
夏目漱石小说《心》的孤独感——以主人公为中心[J]
.艺术科技,2014,27(11):113-113.
被引量:1
作家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