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性视角:从婚恋到社会现实——亦舒的小说世界
被引量:
9
The Fictional World of Yi Shu: Romance, Marriage and the Social Reali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亦舒以中西文化交汇的现代商业都市———香港为背景 ,描写上层知识分子的婚恋生活。其小说一方面以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赢得读者青睐 ,一方面又跳出言情小说题材的局限 ,将笔触伸向更广阔的空间 ,即通过女性命运、爱情婚姻进一步透视现代化商城香港的社会现实 ,从而显示出超越一般言情小说的独特的文学价值。
作者
贾丽萍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03年第2期13-17,7,共6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关键词
亦舒
言情小说
女性命运
社会现实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柳苏.
刘以鬯和香港文学[J]
.读书,1988(12):135-141.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8
1
张秋蕙.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香港女作家亦舒小说的女性形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1(2):103-109.
被引量:1
2
曲师.
女性的缺失——谈亦舒小说中所谓的独立意识[J]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2(2):28-30.
被引量:2
3
林茵.
传统言情范式的解构——试比较张爱玲、亦舒小说的情爱主题[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2):13-15.
4
周陈.
亦舒《伤城记》中家与城的形象[J]
.新闻世界,2012(10):209-210.
5
王宇平.
重获失去的“五四”源泉——从小说《酒徒》看1950~1960年代的香港文学与电影[J]
.华文文学,2012(6):121-125.
6
陈武英.
亦舒小说艺术探幽[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22(4):27-29.
被引量:1
7
陈武英.
亦舒成功之奥秘[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1):70-73.
被引量:2
8
吴锡民.
“大蝴蝶”的“技巧的政治”乎?——验证李欧梵眼中的王蒙“意识流”试验[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5):124-12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5
1
张秋蕙.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论香港女作家亦舒小说的女性形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1(2):103-109.
被引量:1
2
党鸿枢.
通俗文学的三重奏──琼瑶、亦舒、梁凤仪言情小说系列论略[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3(1):62-67.
被引量:7
3
詹秀华.
亦舒小说语言特色探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4):77-80.
被引量:8
4
谭贻楚.
都市风情浓——亦舒言情小说现代意识简论[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4(5):44-49.
被引量:1
5
黄敏.
比较鲁迅《伤逝》与亦舒《我的前半生》女性观之异同[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3):88-91.
被引量:9
6
周霜.
“言情小说”的性别立场——论亦舒的女性书写策略[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5(2):41-46.
被引量:2
7
亦舒.雪肌[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160.
8
亦舒.喜宝[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2.
9
亦舒.塔里的六月[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
10
李莘.超脱入世言情寓理——谈亦舒小说的两面性[J].河北学刊,1992,(01):76-80.
引证文献
9
1
许思薇.
都市女性的牢笼——亦舒小说的解读[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1):88-88.
2
杨雅洁.
前生醒觉竟伤逝,今世混沌只半生——亦舒《我的前半生》与鲁迅《伤逝》的书写比较[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5):29-32.
被引量:1
3
杨雅洁.
析亦舒小说的现实性[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77-79.
4
王方方.
性别视角下《我的前半生》解读[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5):52-53.
5
汪洁.
论亦舒小说中的理想爱情[J]
.黑河学刊,2015(3):24-27.
6
徐悦雯.
彷徨于生存与生活之间——论亦舒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表达[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9):73-74.
7
汪洁,高侠.
论《喜宝》对“金钱香港”女性身份的探索[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8):68-70.
被引量:1
8
段敏.
《我的前半生》中女性形象分析[J]
.时代人物,2019,0(18):137-138.
9
韩昀.
《喜宝》:女性理想的路径与歧途[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1(7):40-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莉.
论“喜宝式爱情”与“灰姑娘情结”对当代女性婚恋价值观的启示[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32(6):71-74.
2
刘婧怡.
子君形象的嬗变与女性意识的觉醒——《伤逝》与《我的前半生》对比研究综述[J]
.世界文学研究,2023,11(4):308-312.
1
钱钟书.
《围城》[J]
.大视野,2007,0(11):88-88.
被引量:2
2
周蓬华.
《围城》——病态知识分子灵魂的审视[J]
.邢台学院学报,2008,23(3):65-67.
被引量:1
3
曾远鸿.
苏曼殊诗歌的“情”“佛”冲突及意义[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65-66.
被引量:2
4
马思默.
塑造魅力上海,开创世界级商业都市[J]
.上海商业,2008(11):26-29.
5
董震.
论小说《围城》的思想和艺术[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4X):27-28.
6
梁蕾.
刍议《围城》的语言艺术[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02X):33-34.
7
谢菊.
论林徽因创作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6):18-21.
被引量:1
8
王丹.
《玩偶之家》与《京华烟云》的比照——以女权主义视觉看木兰[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86-89.
9
张承志.
中国知识分子的“参照系”[J]
.东方艺术,1996,0(1):7-8.
被引量:1
10
卢小平.
浅析钱钟书小说《围城》的现实意义[J]
.西北职教,2008(12):34-34.
被引量:1
华文文学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