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笛卡儿到尼采 ,整个西方哲学其实都是围绕着意识确定性展开的 ,传统形而上学的诸多品格与局限 ,如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原子主义、逻各斯主义等的神化入魔 ,对世界、生活和常识的颠倒 ,无一不与对绝对确定性的追求与确信相勾连。因此 ,传统形而上学的更新、转型及其出走 ,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成了绝对确定性的终结与转换。由意识确定性向价值确定性、语言确定性转变 ,就是要冲破决定论的束缚 ,将人的自由从高高在上的绝对确定的逻辑王国、观念王国下凡到充满着偶然的不确定的现实王国。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第1期119-124,共6页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