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中和”观及其对现代和谐论的意义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中和”的思想博大精深。围绕着如何建立和维持“中和”的秩序 ,传统文化发展和建构了完整的关于“中和”的思想体系。发掘弘扬传统“中和”观蕴含的积极合理的思想内核 。
作者
刘义飞
王秋梅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第4期108-110,共3页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
和
中
中和
和谐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1
刘凤泉.
“中庸”思想与社会和谐[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17-20.
被引量:3
2
彭富春.
马克思美学的现代意义[J]
.哲学研究,2001(4):19-26.
被引量:37
3
(美)科瑟(Coser,L.A.)著,石人.社会学思想名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
(古希腊)柏拉图著,朱光潜.文艺对话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
范富.
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简论[J]
.前进,2008(5):18-20.
被引量:5
6
任恒,杜宴会,吴政.
略论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0(5):82-82.
被引量:2
7
刘光,步雷.
论和谐[J]
.山东社会科学,2002(3):83-87.
被引量:27
8
刘让新,李惠康.
儒家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J]
.船山学刊,2002(3):69-7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焦淑军.
马克思“两种尺度”理论中的和谐思想[J]
.东疆学刊,2005,22(2):78-82.
被引量:3
2
曹文君.
儒家“大同”思想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运用[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5(4):76-7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胡培凡.
儒家大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
.汉字文化,2023(10):193-195.
被引量:1
2
刘淑娜.
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59-62.
被引量:4
3
王政贵.
浅论新时期高校“和谐后勤”建设[J]
.经济师,2010(4):115-116.
4
赵宁.
从“两种尺度”理论到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人力资源管理,2016(5):55-56.
1
高迎刚.
当代多元文化景观中的儒家“中和”观念[J]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115-118.
被引量:1
2
杨木生.
古代中和观的探研——略论先秦中和观的发展[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46-48.
被引量:1
3
赵晓红.
传统中和观及其当代价值[J]
.九江学院学报,2008,27(2):33-35.
4
田静和.
古代“中和”思想对“中声”的影响[J]
.北方音乐,2013,33(4):133-134.
5
王冬.
古代“中和”观及其现实意义[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10-14.
被引量:14
6
李晶.
浅谈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J]
.神州,2013(3):22-22.
7
先秦的中和与非中和思想及其影响[J]
.新华文摘,2009(2):162-162.
8
孙军红.
论孔子“和”的哲学阐释[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7-21.
9
李雨浓.
浅析孟子“性善论”[J]
.山西青年,2016,0(11):160-160.
10
李恬.
儒家中和观的哲学意蕴及其现代意义[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2):13-15.
被引量:2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