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把人文精神融入地学教育——浅谈地学文化与地学创新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地学教育中应该引入地学文化的概念,把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关怀融入地学教育体系之中。我们不能培养有知识没文化的一代。要让学生从心底里真正喜欢地球科学并树立为之献身的职业理想,必须使他们深刻认识和理解地球科学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意义,感受地球科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久不衰的文化魅力。只有这样,地学教育改革与创新才可能有坚实的人文基础,才算达到了应有的理性高度。
作者
王殿华
机构地区
桂林工学院报编辑部
出处
《中国地质教育》
2003年第2期8-10,共3页
Chinese Geolog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地学教育
地学文化
人文精神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54
1
庞宝鑫,徐志伟.
场域视野下的地球科学自律性维护——以刘东生的科学实践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22,40(6):983-990.
被引量:1
2
刘则渊.
科学与人文精神交融的杰出典范 纪念李四光诞辰130周年[J]
.科学文化评论,2019,0(5):5-21.
被引量:3
3
吴田波.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地学人才的地质“三光荣”精神培育研究[J]
.科教导刊,2022(31):88-90.
被引量:2
4
唐书恒.
初涉教坛的几点认识和体会[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2):42-43.
被引量:6
5
赵鹏大.
高等地质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与新任务——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13-16.
被引量:21
6
孙华山,赵立军.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班级学风建设的几点浅见[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116-118.
被引量:2
7
毕孔彰,胡轩魁,李信义.
对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1):1-8.
被引量:18
8
王殿华.
加强地学新闻报道 传播地球科学文化[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1):9-12.
被引量:4
9
唐斌,尹艳秋.
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兼论科学的人文教育价值[J]
.教育研究,1997,18(11):22-25.
被引量:57
10
孟建伟.
科学与人文精神[J]
.哲学研究,1996(8):18-25.
被引量:124
引证文献
11
1
王殿华,李守义.
地学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立体传播[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3):20-23.
被引量:3
2
王殿华,李守义.
地学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立体传播[J]
.未来与发展,2006,27(9):11-13.
被引量:3
3
王殿华,李守义,宋慈安,余钰琪.
地球科学的文化使命与当代地学工作者的责任[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4):47-51.
被引量:5
4
王芙蓉,何生,陈振林,侯宇光.
从石油史书的解析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学习[J]
.中国地质教育,2009,18(2):103-104.
被引量:4
5
万毅,唐书恒,白鸽,张松航.
从受众角度浅谈中国地球科学文化建设[J]
.中国地质教育,2011,20(4):20-23.
被引量:3
6
李静静.
石油科技史教育在石油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J]
.经济研究导刊,2013(5):46-47.
被引量:1
7
徐恺.
汇率变动的国际政治效应[J]
.经济研究导刊,2013(5):56-58.
8
徐继山,曹丽文.
史理结合式地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2015,24(2):5-9.
被引量:1
9
胡会娥,孔小东,李国明,胡裕龙,陈珊,苏小红.
探究式案例教学模式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191-192.
被引量:5
10
李清光.
“同位素地球化学”教学中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传承[J]
.大学(思政教研),2024(10):157-160.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陈勇,周瑶琪,陈世悦.
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地质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J]
.中国地质教育,2008,17(3):23-25.
被引量:10
2
袁剑雄.
文化资源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2):52-54.
被引量:3
3
王芙蓉,何生,侯宇光.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课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J]
.中国地质教育,2010,19(4):55-58.
被引量:12
4
王雪峰.
基于工学结合思想的教材建设实践及思考——高职高专《油气藏地质分析》教材开发体会[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139-139.
5
李凤霞.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分析[J]
.时代教育,2012(1):96-96.
6
万毅,唐书恒,白鸽,张松航.
从受众角度浅谈中国地球科学文化建设[J]
.中国地质教育,2011,20(4):20-23.
被引量:3
7
雷万杉,杨兴科,钱壮志.
纽带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实践过程——以区域成矿学为例[J]
.中国地质教育,2013,22(4):59-62.
8
刘显凤,龚文平,王振奇,林小云.
对于非地质专业“石油地质学”本科分级教学的思考[J]
.科教文汇,2014(9):56-56.
9
王明,郑念.
当代科学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境、阶段特征与战略价值[J]
.天津科技,2017,44(5):86-90.
10
代晓东,刘丹,王学武,杨建磊,时凤霞,梁敬升.
基于标准化理念的石油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5):25-28.
被引量:2
1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学教育研究组.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6):401-403.
被引量:2
2
张一伟,金之钧,白国平.
未来地学教育初探[J]
.中国地质教育,2003,12(1):7-8.
被引量:2
3
赵鹏大.
面向新挑战的高等地学教育[J]
.中国地质教育,2003,12(4):1-4.
4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地学教育咨询组.
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J]
.地球科学进展,2003,18(2):172-174.
被引量:5
5
毕孔彰,胡轩魁.
关于地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
.中国地质教育,2002,11(2):1-3.
被引量:15
6
尹京武,张洁.
中韩地学教育模式的比较[J]
.中国地质教育,2003,12(2):65-66.
7
刘建朝,薛春纪.
实践教学是保证地学教育质量的关键[J]
.中国地质教育,2004,13(1):24-25.
被引量:54
8
长安大学奋进中的地学教育[J]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2).
9
黄娟,李枥霖,史静.
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地学文化发展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12):30-33.
被引量:2
10
李胜霞.
谈高中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J]
.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0(11):152-152.
中国地质教育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