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成人学习和教育的力量与潜力走向美好未来——贝伦行动框架
被引量:4
出处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10,共5页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9
-
1施国良.我国非学历证书考试现状与发展策略探讨[J].浙江社会科学,2006(3):115-118. 被引量:13
-
2[美]马尔科姆·诺尔斯 著,蔺延梓 译.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
3王建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文化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0,31(2):57-62. 被引量:84
-
4张志坤.我国成人教育质量若干问题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22(2):3-5. 被引量:8
-
5曾天山,周越.我国农村青少年流动人员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0,31(3):29-36. 被引量:11
-
6曾青云,谢琴.社会考试引领下的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教育行动剖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1):92-94. 被引量:2
-
7谭明,方翰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提升[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2):49-52. 被引量:11
-
8陈辉映,黄健.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成人学习质量保障——德国波恩“成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国际比较视角”会议述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6(2):23-31. 被引量:10
-
9郭静,朱小蔓.发展中国家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11,32(A05):85-91.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史红,周惠生,燕树林.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放射诊断QA、QC第3届全国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3):151-154. 被引量:26
-
2张成艳.慕课背景下成人学习者的机遇与挑战[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5(4):12-16. 被引量:3
-
3朱祖林,毕磊,汤诗华,郭允建.我国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度进展报告[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6):3-15. 被引量:11
-
4钱亮,吴君民.结合地方高校资源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8,31(3):20-22.
-
5马俊丽,梁廷.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质量的进展、问题与对策——基于《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四)》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20(13):80-86. 被引量:2
-
6欧阳忠明,尹桐桐,李书涵,侯晨晓,闵学良.成人学习与教育:离《贝伦行动框架》目标有多远?——基于2000-2019年的全球实践与发展[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5):61-69. 被引量:6
-
7张宏,金迪,罗殷.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21,39(1):66-73. 被引量:3
-
8李赞.经济学视角下中国成人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21(4):51-54.
-
9刘绿芹,李润洲.论研究生聆听学术报告的功利尺度--一种成人学习观的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22(10):14-18.
-
10吴遵民,邓璐.终身教育立法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由“终身教育”还是“终身学习”的立法争议谈起[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21):29-34. 被引量:9
-
1走向美好未来的生活与学习:成人学习的力量[J].成人教育,2011,31(2):4-8. 被引量:5
-
2利用成人学习和教育的力量与潜力走向美好未来《贝伦行动框架》[J].成人高等教育,2010(2):9-14.
-
3利用成人学习和教育的力量与潜力走向美好未来(贝伦行动框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7-10. 被引量:23
-
4熊建辉,王晶莹,尤新伟.推进成人教育发展 建设人类美好未来——第六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贝伦行动框架[J].世界教育信息,2010,23(4):29-34. 被引量:2
-
5靳庆智.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13):65-66. 被引量:2
-
6成人学习:21世纪的关键——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与《成人教育汉堡宣言》简介[J].中国远程教育,1998(6):60-61. 被引量:2
-
7周凤妮.新时期德育教育在高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08(20):121-121.
-
8徐晖(编译).为了切实可行的未来而生存和学习——成人学习和教育的力量[J].教育情报参考,2009(3):64-64.
-
9脉望.悦·读[J].黄金时代(下半月),2010(12):46-47.
-
10杨树雨.《汉堡宣言》与再就业培训[J].中国培训,1999(2):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