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透视当代大学生的违法犯罪
被引量:
1
Anatomy to the illegal & criminal phenomena of college student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团伙的松散性、动机的单一性、事态的突发性、过程的智能性、手段的凶残性等特点。探寻、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提出遏制、减少与防范的途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作者
叶松庆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
出处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4-38,共5页
Journal of Chuzhou Polytechnic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200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的观念现状与改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大学生
违法犯罪
研究
分类号
D669.5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叶松庆.
大学生研究的现状与历史机遇[J]
.青年研究,2001(11):42-48.
被引量:3
2
叶松庆.
透视职业女青年的违法犯罪[J]
.中国青年研究,2001(6):21-23.
被引量:4
3
叶松庆.
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1,0(1):46-47.
被引量:11
4
叶松庆.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缺陷与改善研究[J]
.青年研究,1996(5):10-15.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30
1
聂法良.
论高校素质教育的科学实施——以教育病理学为视角[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114-120.
2
宋海燕.
试论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构成[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1(3):8-12.
被引量:1
3
林群.
高校素质教育应具备的新观念[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14(3):77-80.
4
乔秀柏,杨建忠.
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标准问题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1998(4):34-36.
被引量:4
5
夏晶晖,吴中军.
园艺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
.高等农业教育,1998(4):52-53.
被引量:3
6
周作翰,全裕吉.
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跨世纪人才[J]
.武陵学刊,1997,32(2):89-92.
7
王学臣.
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与社会适应[J]
.当代青年研究,2001(3):12-15.
被引量:1
8
叶松庆.
当代青少年道德变异的现状、特点及趋向[J]
.青年探索,2005(3):35-37.
被引量:10
9
叶松庆.
当代女青年负性生存状态的成因分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15-17.
被引量:2
10
叶松庆.
偏移与矫正——当代未成年人的道德变异与纠偏策略[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1):20-2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
1
毛磊.大学生犯罪率如何降到最低限度[N].北京:人民日报,2003—4—16.
2
杨玉峰.调查显示:大学生犯罪盗窃案占七成[N].北京晨报,2001-11-06(3).
3
蒋春雷,顾建国.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剖析[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75-78.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
1
胡贤斐.
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探析[J]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1):19-2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韩文津,李律成.
浅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J]
.法制与社会,2008(35):327-328.
被引量:2
2
赫玉生,王玉玲.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之途径[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7(4):100-102.
被引量:1
3
洪建场.
浅析“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1):210-212.
被引量:5
4
廖志平.
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08(7):30-31.
1
徐猛.
我国社会组织党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办公室业务,2016(19):164-164.
被引量:1
2
王淑君.
大学生违法行为分析及防范措施[J]
.新校园(上旬刊),2012(11):49-49.
3
王博.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20):239-240.
4
石胜勇,鲁森,李竹钦.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6):32-35.
被引量:4
5
李建辉.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J]
.党史博采(下),2008(9):40-41.
6
张蓓蓓.
谈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3):129-130.
7
李明姝.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2011(10):29-29.
被引量:2
8
谨慎对待民间组织[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01(6):21-21.
9
廖志平.
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08(7):30-31.
10
刘野林.
培养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J]
.民营科技,2008(6):82-82.
被引量:2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