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华文文学》
2002年第3期75-78,共4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同被引文献9
-
1许世旭.华文文学希望跨越民族界线[J].华文文学,2001(1):11-12. 被引量:1
-
2张泉.华北沦陷区文学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J].北京社会科学,1999(1):49-57. 被引量:7
-
3高翔.旧时代“送葬的歌手”——秋萤生活与创作道路略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6(3):91-96. 被引量:1
-
4《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总目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6):101-104. 被引量:1
-
5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孙盛涛,徐良.鲁迅:一个中国文化的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新解[J].鲁迅研究月刊,1993(4):43-48. 被引量:13
-
6黄万华.战时台湾文学的抵抗意识[J].中国文学研究,2004(4):84-90. 被引量:2
-
7吴福辉.予且小说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1):37-51. 被引量:4
-
8张曦.悖离现代文学传统的“大东亚文学”作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1):103-115. 被引量:1
-
9王列耀.东南亚华文文学:华族身份意识的转型[J].文学评论,2003(5):179-184.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22
-
1胡贤林.范式转换还是学科重构?——关于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学的思考[J].华文文学,2007(5):44-52. 被引量:1
-
2李娜.2003年内地的港澳文学研究述评[J].华文文学,2004(6):42-50. 被引量:1
-
3颜敏.“离散”的意义“流散”——兼论我国内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独特理论话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2):69-72. 被引量:12
-
4蔡志诚.南洋想象:地缘美学与主体间性的介入——以朱崇科的马华文学“本土性”研究为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2):74-78. 被引量:4
-
5毛海莹.论苏青边缘写作的文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4):50-55. 被引量:3
-
6赵毅衡.中国侨居者的外语文学:“获得语”中国文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0):106-108. 被引量:8
-
7赵庆庆.海外华文文学和华人非华文文学研究的比较整合新论[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4):12-16.
-
8杨建军.中亚华裔东干文学与地域文化[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120-125. 被引量:3
-
9张泉.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如何填补空白——沦陷区文学纳入文学史的演化形态及存在的问题[J].文艺争鸣,2009(11):60-68. 被引量:6
-
10邓艮.大陆外华文新诗的异托邦[J].中国文学研究,2013(3):121-125.
-
1曹蕊蕊.试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0(21):216-216. 被引量:1
-
2张占杰.论我国公民的行宪路径[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8,33(1):43-51. 被引量:2
-
3声音[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2):2-2.
-
4崇高的人性 悲悯的情怀[J].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0(1):190-192.
-
5谷龙飞.精神支点[J].中学生(青春悦读),2007,0(6):31-31.
-
6陈胜,朱珍珍,王琪.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的问题及解决方式[J].长江丛刊,2017(34):215-216. 被引量:1
-
7孙敏敏.留守力量的利用研究论文[J].农家参谋,2017(6Z):190-190.
-
8钟晓毅.柯清淡突围[J].华文文学,2002(2):53-57.
-
9冯建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以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为例[J].今日财富,2017,0(13):150-15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