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比喻型通感格
A Tentative Study of Synaesthesia with Analog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比喻型通感的构成要素(本体、描述体、相似点)、心理机制(联想和表象)、语言结构形式(主谓型、偏正型和句群型)及其表达功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作者
陈庆汉
1雷玉梅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
关键词
通感格
联想
表象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陈庆汉.
通感格研究述评[J]
.修辞学习,2002(1):7-8.
被引量:5
2
郭焰坤.
论汉语通感的范围及其心理机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5):114-119.
被引量:6
3
錢锺书.
通感[J]
.文学评论,1962(1):13-17.
被引量:115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汪少华.
移觉的认知性阐释[J]
.修辞学习,2001(4):18-19.
被引量:15
2
高明芬.
通感刍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6(1):98-99.
被引量:4
3
郭焰坤.
通感的历史演变及心理基础[J]
.当代修辞学,1998(5):11-12.
被引量:7
4
褚孝泉.
通感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9(4):87-91.
被引量:31
5
岳东生.
漫谈通感[J]
.当代修辞学,1994(5):26-27.
被引量:14
6
袁晖.
对于“通感”辞格的再认识[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2):27-32.
被引量:4
7
吴金铎.
想象是移觉的基础[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96,0(5):25-28.
被引量:2
8
陈庆汉.
行文如诗 笔笔如画——试论朱自清早期散文移觉辞格的运用[J]
.修辞学习,2001(5):35-36.
被引量:3
9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0
张寿康 杨绍长.关于“移觉修辞格[J].中学语文教学,1980,(3).
共引文献
121
1
熊娜,卢涛,顾若愚,许文婷.
从机能代偿到人类增强:DIA获奖作品中残障设计理念的迭代与演变[J]
.装饰,2023(12):58-69.
被引量:1
2
范正妍,杨婧.
联觉效应下音乐感知与磁流体形态设计通感要素研究[J]
.包装工程,2023,44(S01):9-14.
被引量:1
3
王超文.
心理域通感映射的汉日形容词对比——以“五感形容词+心理名词”表达模式为中心[J]
.高等日语教育,2023(2):142-159.
4
杨景春.
中国古代诗味理论的审美言说[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61-66.
5
叶华.
以景结情与绝句的神味[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4(1):81-86.
6
高凤霞.
用概念隐喻理论阐释英汉通感现象[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171-172.
被引量:3
7
汪少华,徐健.
通感与概念隐喻[J]
.外语学刊,2002(3):91-94.
被引量:58
8
陈庆汉.
试论通感与比喻的兼用现象[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83-85.
被引量:1
9
徐莲.
通感式词义引申的规律及其扩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5):14-18.
被引量:18
10
顾兆贵.
论艺术消费过程[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67-71.
被引量:4
1
由泳.
比喻型词语的内外部修辞意趣[J]
.北方文学(中),2014(3):150-150.
2
谭汝为.
比喻型成语的分类阐析[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6):62-65.
被引量:1
3
张梅岗.
论比喻型合成术语[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22-25.
被引量:6
4
胡家浩.
英语谚语句型[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3(1):56-58.
被引量:2
5
黄飞飞.
汉语互动致使句的句法生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2):60-61.
6
于建平,白塔娜.
文化语境对诗歌翻译中模糊语义的解释力[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103-105.
7
黄琪.
从语域的角度看Paraphrase在英语教学中的不足[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101-103.
8
王明瑞.
谈通感及其分类[J]
.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61-64.
9
龙青然.
成语中名词性状语的语义分类[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05-107.
被引量:2
10
许浩.
三音节语词单位说略——兼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音节走势和“三音化”倾向[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0-73.
被引量:5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