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探求》
2001年第4期60-61,共2页
同被引文献85
-
1刘厚生.《红楼梦》与满语言文化刍议[J].清史研究,2001(4):68-73. 被引量:10
-
2王竹青.论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16(2):79-82. 被引量:7
-
3钟晓媚.网络文化的特征及影响[J].探求,2001(4):62-63. 被引量:8
-
4曹增节.国际互联网的文化意义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2):51-55. 被引量:15
-
5许苗苗.网络文化的兴起、演变与意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8(8):115-119. 被引量:2
-
6刘同舫.网络文化:技术与文化的联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7):94-96. 被引量:17
-
7李英姿.从传统文化走向网络文化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1,24(5):52-55. 被引量:5
-
8王岳川.网络文化的价值定位[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92-194. 被引量:18
-
9孔昭君.网络文化管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43-47. 被引量:21
-
10杨绍兰,李贤民.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J].学习论坛,2000,16(9):15-17.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6
-
1周健.试析网络对文化建设的影响及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2):146-147. 被引量:1
-
2戚攻.网络社会文化研究的同源性与非同源性[J].探索,2006(5):115-119. 被引量:4
-
3唐亚阳,刘宇.中国网络文化20年研究综述[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131-135. 被引量:6
-
4冯小宁,代玲.循环中的极化——网络文化生成机制的自反化研究[J].东南传播,2016(2):38-40.
-
5关相东,齐乐.文学创作中的跨文化探析——兼论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身份[J].昭通学院学报,2018,40(6):86-90. 被引量:3
-
6王栾生.我国学界对网络文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0(3):124-12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26
-
1彭毅力.网络文化:在生存论的视阈中——一种对网络文化本质的探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6):16-20. 被引量:3
-
2秦州.略论网络文化的价值取向[J].新闻界,2006(6):36-37. 被引量:7
-
3齐长荣,黄俊逸.信息网络对社会文化结构演进的影响[J].情报科学,2008,26(6):845-848. 被引量:2
-
4廖运生.网民社会正义感的现状分析及调适对策[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64-67. 被引量:1
-
5韩雪亮,初冰,王霄.基于观念范式的管理学与经济学同源性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27(1):121-127. 被引量:1
-
6陈建民.浅议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5):93-93.
-
7李录兵.浅议区域网的管理及维护[J].中国电子商务,2012(4):65-66.
-
8王舟.试论如何实现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112-112.
-
9孙海玲.校园网络的建设发展与安全管理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2):255-256.
-
10陈勇,陈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价值观[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74-78. 被引量:2
-
1《毛泽东选集》版本及其他[J].出版史料,2005(4).
-
2杨宏雨.论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三个特点[J].历史教学问题,1996(5):1-3.
-
3王云缦.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结合[J].民族艺术,1986(4):10-15. 被引量:2
-
4龙运昌.“我去会一个女孩”[J].大学生,2012(15):140-141.
-
5苏锑平.风景叙事与民族性的塑造[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816-820. 被引量:10
-
6华辰银.也谈“沙漠文化”与“文化沙漠”[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0(9):46-46.
-
7牟成文.论民族文化的普世价值[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2):39-44. 被引量:1
-
8杨学淡.坚持革命文艺的多样化 正确贯彻“双百”方针[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7,17(3):89-92.
-
9《像中国人一样思考》[J].祖国,2010(10):54-54.
-
10陈浩亮.论作为艺术的音乐与作为文化的音乐[J].现代交际,2009(12):6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