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15,共2页
同被引文献48
-
1王志直.秦腔剧目源流初探[J].当代戏剧,2002(2):41-44. 被引量:1
-
2安介生.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的移民文化特征——兼论山西移民在塞外地区文化建设中的贡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5):78-83. 被引量:16
-
3李伯重.明清江南与外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及其对江南经济发展的影响[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2):117-134. 被引量:17
-
4孟繁树.论魏长生[J].戏剧艺术,1985(3):120-126. 被引量:3
-
5张晓虹,郑召利.明清时期陕西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风尚的嬗递[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3):39-43. 被引量:10
-
6谢柏梁.中国戏剧发展的地域性特征[J].文艺研究,1993(6):85-99. 被引量:10
-
7焦文彬.晚明秦腔钩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5(4):97-100. 被引量:2
-
8曹永明.古老的晋剧在太原[J].中外文化交流,1998,0(2):15-17. 被引量:4
-
9张晋元.秦腔流派与传播[J].当代戏剧,2005(2):60-60. 被引量:2
-
10宋俊华.山陕会馆与秦腔传播[J].文艺研究,2006(2):94-101.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4
-
1李泉.清末民初聊城山陕会馆戏楼墨记与区域戏剧文化交流[J].东岳论丛,2009,30(4):90-97. 被引量:6
-
2张健.明清陕西商贾流寓与扬州秦腔文化流行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2):77-88. 被引量:6
-
3辛雪峰.秦腔伴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J].音乐天地,2017,0(9):23-32.
-
4张健,严思琪,卫倩茹.秦腔戏曲文化的地域特征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5):87-9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张健.明清陕西商贾流寓与扬州秦腔文化流行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26(2):77-88. 被引量:6
-
2方嘉雯.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的秦腔文化起源与扩散[J].人文地理,2013,28(3):64-69. 被引量:15
-
3田龙过.明清商业活动与秦腔文化品格的形成[J].戏曲艺术,2017,38(4):54-57. 被引量:1
-
4高扬励,吉俊虎.舞台题记研究述略[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8,0(1):64-72. 被引量:1
-
5张健,卫倩茹,芮旸,李同昇.文化消费者对秦腔展演空间的感知与地方认同--以“易俗社”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例[J].人文地理,2018,33(1):31-42. 被引量:21
-
6李砚.国内戏曲地理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20,33(4):95-101.
-
7李砚.山东地方戏曲研究综述[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0(4):76-82. 被引量:2
-
8张健,严思琪,卫倩茹.秦腔戏曲文化的地域特征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5):87-92. 被引量:2
-
9彭歆荔,陈彬.基于西安地域文化的秦腔文创产品设计及应用[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12):154-156. 被引量:4
-
10宋凤,魏新华,戴永菲,曾全银,王越.聊城山陕会馆题咏浅析[J].建筑与文化,2023(7):206-209.
-
1陈雨成不设眼的潜能[J].音乐世界,2015,0(22):116-119.
-
2李慧娟.理解、塑造人物的点滴体会[J].东方艺术,2009,0(S1):118-119.
-
3陈定远.钱真管用[J].当代工人,2007,0(12):12-12.
-
4胡凯尔.刚猛! 管用![J].电影世界,2015,0(12):8-8.
-
5静先.京剧:时代的精粹[J].中国电子商务,2006(10):154-155.
-
6李伟铭.论杨之光[J].中国美术馆,2006,0(1):69-74.
-
7叶知秋美[J].现代苏州,2014,0(34):6-6.
-
8雷琳静.古调新弹,探索戏曲传承之道——以易俗社复排《双锦衣》为例[J].当代戏剧,2015(6):11-13.
-
9曹之文 陈雨作品[J].中国油画,2003(1):52-52.
-
10韩里.飞速前进中的不足——当前我国小提琴教学之我见[J].人民音乐,1984(12):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