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主与科学》
2001年第2期42-44,共3页
Democracy & Science
同被引文献57
-
1李明倩.换一种说法——基于叙事学的展览文本去同质化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6):48-53. 被引量:7
-
2朱幼文.关注“非物质遗产”:从博物馆定义看科技藏品/展品的价值与表达[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0,0(1):39-46. 被引量:16
-
3肖峰.科学精神的语义问题[J].哲学研究,1998(7):29-35. 被引量:15
-
4李胥森.乔姆斯基的深层、表层结构对翻译的意义[J].外语教学,1985,6(1):59-64. 被引量:7
-
5方克平.论翻译中的矛盾:忠实、科学与艺术[J].中国翻译,1999(6):7-10. 被引量:26
-
6晁连成.自然科学是社会意识吗?[J].求是学刊,1979,6(3):22-26. 被引量:1
-
7郭步陶.研究新闻学须有纯粹的科学精神[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35,6(0):364-367. 被引量:3
-
8邢志第.自然科学属于社会意识吗?[J].东岳论丛,1984,5(1):109-112. 被引量:1
-
9杨新华.试析自然科学不是社会意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49-53. 被引量:1
-
10陈章国.“科学”一词的由来[J].中国翻译,1991(1):42-4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6
-
1刘巍,杨梅.论科技藏品的科学精神内涵呈现——以美国CDC博物馆EIS班级礼物在线展览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3):5-12. 被引量:2
-
2杨建朝,常红萍.科学精神与教育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1):6-9. 被引量:3
-
3吴致远,赵文君,刘舒雅.我们应该如何诠释科学精神?[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0(1):45-49.
-
4张娜.科学精神的认知建构与科普展示[J].今日科苑,2024(4):86-94.
-
5范春萍.科学文化出版与世纪之交的科学传播浪潮[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46(10):104-118.
-
6李蓉.“科学”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译法探究——以2014~2020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现代语言学,2022,10(6):1192-1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