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
被引量: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是课程评价中的两种基本方法。这两种方法在理论基础、评价目的、评价过程、评价的具体方法、评价者的角色上有明显不同。但它们不是两种对立的方法 ,在实践中应该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互相补充、完善 ,走向多元的课程评价方法。
作者
张杨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量化评价
质性评价
课程评价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24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81
参考文献
4
1
[1]David nevo. School evaluation:internal or external?[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01,27:95-106.
2
[2]Tamar Levine.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curriculum evaluation[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02,28:1-33.
3
曾君.
教育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法的比较[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12-18.
被引量:20
4
[5]教育部人事司.教育研究专题[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陈向明.
“质的研究”中研究者的个人倾向问题[J]
.教育研究,1998,19(1):21-25.
被引量:15
2
陈向明.
定性研究方法评介[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62-68.
被引量:47
3
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辑译小组译,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
19
1
仇瑶琴,袁长蓉,唐云翔,师晓宁,陈晓英.
定性研究及其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2):62-63.
被引量:10
2
戴斌荣.
定量与定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119-124.
被引量:16
3
胡中锋,黎雪琼,刘桂秋.
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2):3-7.
被引量:31
4
方兰然.
20世纪西方教育实验的嬗变[J]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59-160.
5
郑茂平,张大均.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及其互补——对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研讨会”关于研究方法趋向的元认知反思[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4):103-109.
被引量:8
6
张世贤,史晓燕.
学生评价价值判断基本模式研究综述[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71-72.
7
杨延.
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促进工学结合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2):56-57.
被引量:64
8
鲜兰.
论教育研究中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结合[J]
.教学研究,2008,31(2):107-109.
被引量:2
9
李申申.
走向以人为本与辩证思维--中国教育理论研究二十年发展之大趋势[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4):65-71.
被引量:3
10
刘余强.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184-18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24
1
徐秋艳.
统计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
.统计与咨询,2009(5):30-32.
被引量:6
2
张彤,马龙,高丽,施建明,姚萱,崔长勇.
课程质量评估实测的分析与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2003,2(1):33-36.
被引量:3
3
刘志军.
关于教育评价方法论的思考[J]
.教育研究,1997,18(11):44-47.
被引量:81
4
卢淑芳.
新形势下管理学教学模式初探[J]
.成功,2009(7):245-246.
被引量:3
5
潘菊素,王海燕,奚诚平.
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04(6):47-48.
被引量:51
6
杜育红.
教师评价:注重绩效,还是促进发展[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7):29-31.
被引量:10
7
王铁军.
校长成功:多维视野的整合考察——《江苏省名校长、名教师成长机制与规律的整合研究》课题报告之一[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6):1-6.
被引量:4
8
郭冬生.
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的三个缺陷及改革[J]
.现代大学教育,2004,20(5):45-49.
被引量:43
9
雷敏.
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
.高教探索,2005(1):50-53.
被引量:94
10
刘树雷,徐迪雄,陈自强,周来新,陈燕凌,甘露,李立宇.
高等教育课程评价概述[J]
.医学与哲学,2005,26(3):67-6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9
1
齐喜三.
诊所法律教育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研究[J]
.环球法律评论,2005,27(3):300-306.
被引量:9
2
胡中锋,董标.
教育评价:矛盾与分析——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观照下[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8):6-10.
被引量:45
3
张其志.
教师评价的矛盾与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4):30-34.
被引量:21
4
刘桂辉.
质性评价——教学评价发展的新取向[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0):17-18.
被引量:10
5
刘志耀.
教师评价范式: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审视[J]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4):67-70.
6
刘志耀.
教师评价范式: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审视与思考[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1(4):70-73.
被引量:2
7
张其志.
建立校长评价制度的若干问题[J]
.教育评论,2009(1):45-47.
被引量:4
8
张小红,吴平萍.
浅议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5):181-183.
被引量:2
9
张辉,龙学锋.
基于截断模型的收获度的实证分析[J]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7(3):23-27.
被引量:1
10
金凡路.
职业教育立体多元化项目主题式教学评价构想[J]
.职教论坛,2011,27(3):61-64.
被引量:23
二级引证文献
181
1
李付星.
模糊综合评价在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中的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2023,44(S01):663-669.
被引量:4
2
井红艳,鄢峰,王焱森,崔力文,李良胤.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运动防护课的SWOT分析及常态化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24):177-180.
3
王萍,李福云.
新课程语文中考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19(2):79-82.
4
王明义.
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
.科技资讯,2008,6(27).
5
田莉.
从“控制”走向“自觉”——教师评价改革的理性思考[J]
.大学(学术版),2009(3):64-67.
6
孙建华,魏俊杰.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评估的思考[J]
.科技风,2009(22).
7
陈光美.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质性研究[J]
.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7):24-24.
被引量:1
8
薛祝其,时春华.
整合式评价:从理念走向制度[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09(12):15-18.
9
李建波.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全息型评价体系探究—以普通车工实训课为例[J]
.职业教育,2014(6):30-34.
被引量:2
10
胡中锋,黎雪琼,刘桂秋.
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2):3-7.
被引量:31
1
何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初探[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2):133-136.
被引量:21
2
戴维,张迎建.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的国际比较[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9):112-115.
被引量:17
3
张廷凯.
关于课程评价的几个问题──从评价看课程编制的科学化[J]
.课程.教材.教法,1996,16(3):17-21.
被引量:8
4
梁彩群.
浅论中等专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137-140.
被引量:2
5
张瑞.
论课程评价的方法论基础:行动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2):53-55.
被引量:1
6
聂伟超,尹志宏.
优化德育课程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J]
.新校园(中旬刊),2014,0(12):156-156.
被引量:1
7
任长松.
课程教材编制过程中的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1996,16(7):60-61.
被引量:7
8
王秀影,陈香珍.
中学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2):85-86.
被引量:2
9
徐亚丽.
对优质课的再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4):60-60.
10
白俊,刘家勋.
电子档案袋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软件导刊,2007,6(09X):20-21.
被引量:4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