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体及其他 “南京大屠杀”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
被引量:2
出处
《日本研究》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Japan Studies
同被引文献47
-
1潘德昌.日本学术界“慰安妇问题”研究述论[J].社会科学辑刊,2004(4):112-117. 被引量:3
-
2孙宅巍.“广田电报”与南京大屠杀[J].抗日战争研究,2000(4):96-104. 被引量:3
-
3高凡夫.日本天皇裕仁与南京大屠杀[J].南京社会科学,2004(8):54-60. 被引量:3
-
4张连红.南京大屠杀前夕南京人口的变化[J].民国档案,2004(3):127-134. 被引量:18
-
5孙智昌.日本右翼势力与历史教科书问题[J].历史教学,2003(1):55-60. 被引量:3
-
6步平.慰安妇问题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J].抗日战争研究,2000(2):160-180. 被引量:11
-
7曾景忠.1952年台北和议中日本利用中国不统一逃脱战争赔偿[J].抗日战争研究,2000(2):181-202. 被引量:7
-
8李秀石.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剖析(1947—2002)[J].历史研究,2002(5):126-141. 被引量:12
-
9程兆奇.南京大屠杀札记(之一)[J].史林,2002(3):81-97. 被引量:2
-
10袁成毅.日本对亚洲国家战争赔偿立场之比较——以国家间的赔偿为中心[J].抗日战争研究,2002(3):222-239. 被引量:4
-
1喻小龙,陈燕.论新闻侵权的形式和预防[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2):86-90. 被引量:2
-
2从维熙.阿里山看云[J].前线,2000(2):48-49.
-
3马玉慧.心因细腻而伟大[J].学习博览,2011(1):23-23.
-
4黎柯.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J].甘肃理论学刊,1982(1):22-26.
-
5“世界不再令人着迷”[J].财经,2005(20):120-121.
-
6和学光.迎接香港回归,增强民族尊严意识[J].创造,1997,5(6):47-48.
-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出版发行[J].全国新书目,2015,0(7):4-4.
-
8刘德龙.谈当代青年的国家利益观念和民族尊严意识[J].临沂师专学报,1997,31(2):41-43.
-
9张铁网.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J].理论视野,2003(5):12-13. 被引量:1
-
10王启林,王天兵.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4,23(4):7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