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学校化社会》之要旨解读及其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伊万·伊利奇(Ivan Illichi,1926-2002),生于维也纳,并在萨尔茨堡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到美国,5年牧师助手的职务为他接触并了解美国社会少数民族与下层人民提供了机会。
作者 王晋 杜文阁
出处 《新教育(海南)》 2011年第8期62-63,共2页 New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8

  • 1朱洵.现代学校的负功能批判及其化解——基于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的解读[J].教育学术月刊,2013(4):100-105. 被引量:5
  • 2Ivan Inich.Deschooling Society [M].Great Britain:Cox & Wyman Ltd,Read- ing,1986.
  • 3李曼儒.IvanIllich批判教育学“去学校化社会”观点的考察[D].台湾政治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1.
  • 4Robert Polk Thomson.Book Reviews and Notes [J].JSTOR, 1973(1): 164-167.
  • 5温滢雅.去学校化论者再探:重读伊里区的“学校无用论”[J].社会与区域发展学报,2009,2(1):89-114.
  • 6http://baike.baidu.com/view/3120406.htm? fr=-aladdin 2014-11 - 14.
  • 7Alana Jelinek. Deschooling Society [J]. Journal of visual culture, 2011 (1): 89-94.
  • 8Jean B.McGrew.About books [J] .NAS SP BULLETIN, 1972( 1 ): 110-11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