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常规稠油油藏初期产能分布规律的灰色关联分析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渤海BZ油田为例,研究了常规稠油油藏初期产能在概率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将影响产能分布的地质油藏因素看成灰色系统,应用灰色理论中的关联分析原理,对产能影响因素影响作用的大小进行定量分析,认为产能分布与储量流动系数、流动系数、地层系数等复合参数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海上常规稠油油藏钻后产能重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
刘洪杰
戴卫华
邱婷
机构地区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49-51,55,共4页
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关键词
常规稠油油藏
产能分布规律
灰色关联
储量流动系数
分类号
TE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4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7
1
谷建伟,符翔,马瑞国,王学忠.
常规稠油油藏高产井分布规律[J]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4,16(6):401-403.
被引量:1
2
李子甲,宋杰,钱杰.
渗透率变异系数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J]
.新疆石油地质,2007,28(5):612-614.
被引量:11
3
王巍,符翔.
河流相油田沉积微相与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及地质储量的关系——以渤海周边陆区某油田一开发区块为例[J]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5,17(3):179-182.
被引量:5
4
连承波,钟建华,蔡福龙,张军涛.
油田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6):851-853.
被引量:42
5
刘秀婷,杨军,程仲平,王胜义.
油田产量预测的新方法及其应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4):74-76.
被引量:25
6
黄文芬,王建勇,周汉国.
动态因素权重分析法在产能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
.油气采收率技术,2000,7(4):46-49.
被引量:3
7
刘斌,黄郑,孙尚如,龙国清.
焉耆盆地宝北区块三工河组沉积微相与产能关系[J]
.新疆石油地质,2001,22(6):499-50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张宏培.
方差分析统计结果信息的综合开发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1996,11(4):24-29.
被引量:2
2
姚光庆,马正,赵彦超,王岫云.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特征[J]
.石油学报,1995,16(1):24-31.
被引量:102
3
赵希男.
主成份分析法评价功能浅析[J]
.系统工程,1995,13(2):24-27.
被引量:23
4
钱杰,张国珍,原观军,董志林,关辉.
萨尔图北一、二排西上返区块采出程度分析[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2):61-63.
被引量:10
5
康志勇.
辽河油区稠油分类及其储量等级划分[J]
.特种油气藏,1996,3(2):7-12.
被引量:22
6
刘长标,史金平.
试论主成份分析法中样本信息的损失问题[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2):138-141.
被引量:4
7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统计组.常用数理统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8
黄伏生 赵永胜 等.油田动态预测的一种新模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7,(4):6-6.
9
朱亚东 高晓春.关于油气藏产量和可采储量预测的数学模型[J].古潜山,2000,(1):18-18.
10
薛良清,地质学报,1991年,25卷,2期,23页
共引文献
84
1
汝亚林.
龙凤山致密砂岩气藏早期产能主控因素评价及预测[J]
.内江科技,2023,44(2):12-13.
2
邢明海,陈祥光,王渝.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油田产量预测方法[J]
.仪器仪表学报,2005,26(z1):60-62.
被引量:2
3
李景兰.
分析数理统计方法在油田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
.经济视野,2013(4).
被引量:1
4
陈胜利,郭冬琼,张玥.
一种油田产量和可采储量的预测模型及应用[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4):32-35.
被引量:2
5
邢明海,陈祥光,王渝.
应用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油田产量[J]
.计算机仿真,2005,22(2):187-190.
被引量:6
6
谢兴礼,朱玉新,夏静,李保柱.
具有最大产量点的新型流入动态方程及其应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3):113-116.
被引量:17
7
连承波,钟建华,蔡福龙,张军涛.
油田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6):851-853.
被引量:42
8
张枫,李治平,董萍,李东淼,秦建敏,陈松.
最优开发指标确定方法及其在某低渗气藏的应用[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3):464-468.
被引量:4
9
李庆明,王庆如,于兴河,梁卫,税敏.
陆丰13-2油田滨岸相储层沉积微相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6):236-240.
被引量:7
10
宋毅,伊向艺,卢渊,李春.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酸压后产能主控因素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1):82-84.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55
1
许云书.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判别储层含油气性的思考[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2):56-58.
被引量:3
2
胡永章,王洪辉,段新国,陈克勇.
多组逐步判别分析在鄂尔多斯某区块识别气、水层[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2):152-155.
被引量:16
3
刘吉余,彭志春,郭晓博.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区为例[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2):13-15.
被引量:46
4
张立国,张吉光.
灰色关联分析在圈闭评价中的应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5,14(4):12-19.
被引量:13
5
季敏,王尚旭,陈双全.
灰色理论在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综述[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4):1164-1170.
被引量:17
6
潘和平,樊政军,马勇.
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研究[J]
.天然气工业,2006,26(2):66-68.
被引量:23
7
姜岩,牛彦良,吴明华.
砂体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地震识别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15(1):66-70.
被引量:5
8
李素梅,庞雄奇,刘可禹,金之钧.
东营凹陷原油、储层吸附烃全扫描荧光特征与应用[J]
.地质学报,2006,80(3):439-445.
被引量:17
9
连承波,钟建华,蔡福龙,张军涛.
油田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6):851-853.
被引量:42
10
石万忠,何生,陈红汉.
多地震属性联合反演在地层压力预测中的应用[J]
.石油物探,2006,45(6):580-585.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4
1
胥伟,李占东.
井震联合灰色关联波形解释沉积单元储层技术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20(8):1751-1754.
被引量:2
2
金利.
灰色关联技术在老油田储层预测解释中的应用[J]
.断块油气田,2012,19(5):600-603.
被引量:7
3
李吉,刘晶,李占东,张海翔.
井震联合灰色关联波形储层解释技术——以南八区为例[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22):99-104.
被引量:1
4
苏凯,任健,朱勇超.
优化型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储层含油气性判别中的应用[J]
.海洋石油,2024,44(4):66-70.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杨茗卉.
南八区浅层浸水域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采油工程,2022(2):85-87.
2
聂玲,周德胜,郭向东,惠建军,边疆,高利军.
利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低渗气藏压裂影响因素[J]
.断块油气田,2013,20(1):133-136.
被引量:30
3
何英伟.
地震重构反演在大庆长垣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J]
.断块油气田,2013,20(2):162-165.
被引量:5
4
林涛,孙永涛,刘海涛,王少华,顾启林,王通.
CO_2,N_2与蒸汽混合增效作用研究[J]
.断块油气田,2013,20(2):246-247.
被引量:20
5
许辉群,桂志先.
边缘检测属性应用方法[J]
.断块油气田,2013,20(3):286-288.
被引量:4
6
李吉,刘晶,李占东,张海翔.
井震联合灰色关联波形储层解释技术——以南八区为例[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22):99-104.
被引量:1
7
吴天江,刘显,杨海恩,王兴宏,陈荣环.
低渗透油藏注采动态连通性评价方法[J]
.断块油气田,2014,21(1):79-82.
被引量:14
8
王龙.
地震重构反演在大庆长垣油田X开发区过渡带河道预测的应用[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7,37(5):31-37.
被引量:5
9
张善义,兰金玉.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沉积微相定量描述技术及应用[J]
.断块油气田,2019,26(1):25-28.
被引量:6
1
谷建伟,符翔,马瑞国,王学忠.
常规稠油油藏高产井分布规律[J]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4,16(6):401-403.
被引量:1
2
张诗笛,杨宇,吕新东,田禾茂.
含水率上升规律预测新方法[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4):54-55.
被引量:5
3
张运军,郑华.
海上常规稠油水驱油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研究[J]
.内江科技,2010,31(5):37-37.
被引量:1
4
王传军,赵秀娟,雷源,张宏友,张浩.
渤海BZ油田高效开发策略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2):36-39.
被引量:6
5
刘行军,刘颖卓,金小慧,王高科,李海龙,王哲峰.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气层识别[J]
.新疆石油天然气,2015,11(2):7-11.
被引量:2
6
袁彬,苏玉亮,丰子泰,徐晨,薛继超,鲁明晶.
体积压裂水平井缝网渗流特征与产能分布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30(5):545-550.
被引量:22
7
任龙,苏玉亮,王文东,赵广渊,袁彬.
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渗流特征及产能分布规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4):55-59.
被引量:10
8
黄长生.
SC45区块火山岩气藏产能分布规律与产能控制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0(10):134-134.
9
李丰辉,田楠,刘晖,郑旭,冯鑫,杨庆红.
异常高压低渗透油藏产能随有效压力的变化规律——以渤海南部BZ油田为例[J]
.中国海上油气,2014,26(5):58-62.
被引量:2
10
张占华,黄凯,蔡晖,张建民,徐中波.
渤海BZ油田水平注水井提高采收率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1):57-59.
被引量:7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