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有关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机制是近年来疲劳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理解的不断深入,对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的研究也在加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相关的氨基酸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旨在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化机制及其消除的生化手段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
张换鸽
机构地区
重庆市体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第4期18-20,共3页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关键词
氨基酸
运动性疲劳
中枢疲劳
运动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1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97
同被引文献
17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25
1
白宝丰,王斌,张蕴琨.
力竭运动前后大鼠脑皮质运动区递质性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3):1-5.
被引量:12
2
冯枫,谢敏豪,李国平.
补肾益气类中药对重竞技项目运动员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2(2):180-181.
被引量:19
3
侯香玉,李维根,高云秋.
牛磺酸对运动大鼠血浆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J]
.体育科学,1995,15(2):65-67.
被引量:7
4
胡晓燕;胡一平;徐松.支链氨基酸和肌酸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04):319.
5
季浏.
运动中心理变化的某些生化基础[J]
.体育与科学,1998,19(1):56-58.
被引量:17
6
李人;陶心明.运动性疲劳与脑中γ-氨基丁酸[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5(02):81-86.
7
吕荣,姜文凯.
神经-肌肉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展[J]
.体育与科学,2001,22(3):34-36.
被引量:36
8
罗海吉,何志谦,邱仞之,孙峻松.
高温下补充精氨酸对小鼠血清氨基酸代谢的影响[J]
.营养学报,1996,18(4):398-402.
被引量:13
9
马东晓.
支链氨基酸的抗疲劳作用[J]
.冰雪运动,2004,26(3):45-46.
被引量:12
10
史仍飞,袁海平.
支链氨基酸代谢与运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5):65-67.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61
1
谢敏豪,方子龙,杨天乐.
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综述)[J]
.体育科学,1999,19(5):60-63.
被引量:64
2
于明琨,朱诚,张光霁,邢宝仁,陈宜张.
实验性颅脑损伤脑组织氨基酸含量变化及意义[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1):34-37.
被引量:39
3
林清华,周翔.
人参根总甙对大鼠脑内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
.大连医学院学报,1990,12(4):47-52.
被引量:2
4
袁琼嘉,田佳,毕新奇,李渝苏.
力竭运动对大鼠大脑微结构的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2(3):86-89.
被引量:10
5
韩济生.中枢神经介质概论(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10.
6
阿.阿.维鲁.激素与运动能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7
丁雁 等.淫羊霍多糖促进小鼠T细胞和B细胞[3H]TdR掺入和诱生干扰素作用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85,1(6):42-42.
8
邓文龙编.中医方剂的药理与应用:第1版[M].重庆出版社,1990..
9
李人 陶心铭.运动性疲劳与脑中γ-氨基丁酸.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5,4(2):81-81.
10
罗海吉,营养学报,1995年,17卷,32页
共引文献
197
1
贺冰心,郑美鑫,黄海,张雪,张俊杰.
松毛虫赤眼蜂滞育预蛹与非滞育预蛹代谢组学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2023,60(5):1336-1347.
2
张可为,魏元皓,王婷,黄练杰,关冬薇,王一然,于佳颖,潘思佳,张汝楠,冯任南.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血浆中亮氨酸、异亮氨酸以及缬氨酸跟帕金森病的因果关系[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23,57(6):690-695.
被引量:1
3
刘蓓蓓,张蕴琨.
力竭运动对大鼠脑纹状体5-HT含量及其代谢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1):94-98.
被引量:4
4
张小强.
中枢5-HT与运动性中枢疲劳[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1):7-11.
被引量:3
5
夏志,陈元武,舒宗礼.
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影响的研究(综述)[J]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6):60-62.
被引量:4
6
路正社,熊正英.
支链氨基酸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1-2.
被引量:4
7
冯金玲,赵宝椿.
体育锻炼调节情绪的机制研究综述[J]
.贵州体育科技,2011(1):32-34.
被引量:3
8
宁辽贞,李镁娟.
支链氨基酸在运动营养供给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S2):117-119.
被引量:18
9
闫苍松.
运动疲劳研究综述[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4):49-50.
被引量:5
10
胡江平,张蕴琨.
GABA与GABA受体及其在运动中变化的研究现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4-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79
1
张莉,李晓媛,李琳,伍慧,冯希,许婷婷,曾青山,刘晔玮,谭正怀.
复合因素致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抗疲劳中药配方筛选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38(3):172-176.
被引量:1
2
陈小强,刘玲玲,孙彤彤,张莹.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黄檗果实总酚和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J]
.精细化工,2020,37(2):300-308.
被引量:11
3
杨武英,上官新晨,徐明生,蒋艳,吴少福,陈木森.
聚酰胺树脂精制青钱柳黄酮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2):320-324.
被引量:18
4
甄文娟,谢盛.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论治[J]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4):29-31.
被引量:7
5
刘晓莉,吴迪,乔德才,侯莉娟.
电刺激前脑内侧束对运动疲劳大鼠纹状体神经元诱发电活动的影响[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72-77.
被引量:7
6
陈元武,俞旗.
浅析运动时血中SOD、LPO、LDH和LA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J]
.体育与科学,1992,13(2):16-17.
被引量:6
7
张立.
生物活性物质在运动中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4,18(3):6-9.
被引量:1
8
黄丽英.
线粒体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探讨[J]
.生物物理学报,2009,0(S1):391-392.
被引量:2
9
王静,刘洪涛.
脑乳酸对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作用及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4572-4573.
被引量:7
10
王 斌,张蕴琨.
脑内多巴胺与运动能力[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1-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8
1
柳富平,赵琅.
多巴胺与运动能力的关系[J]
.辽宁体育科技,2013,35(1):14-17.
被引量:5
2
杨园园.
运动性中枢疲劳脑神经功能连接研究[J]
.新余学院学报,2015,20(4):14-17.
3
孙娟,张援,陈颖,官凌菊,赵君军,高照.
液质联用技术在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16):8-10.
4
刘威良,黄艾祥.
黄酮类化合物抗疲劳作用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19,39(2):81-90.
被引量:9
5
杜鑫.
篮球项目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生化研究进展[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3):182-183.
被引量:1
6
高晨,王菀,李玉荣,裴文娟.
运动疲劳状态下大鼠脑皮层单羧酸转运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22,42(1):42-47.
被引量:1
7
杨言言,李惠珍,艾志福,宋永贵,陈丽玲,刘亚丽,杨明,朱根华,苏丹.
中药防治疲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23,54(7):2309-2318.
被引量:9
8
雷昌贵,韩延歌,孟宇竹,王丽娜.
甜菜根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运动疲劳效果研究[J]
.食品科技,2024,49(6):255-260.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章梦瑶,付乐,张蕴琨.
GBE对运动大鼠中脑SOD活力、MDA含量和DA浓度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4):54-57.
被引量:4
2
陈昊珺,林佳,李强,郭宁.
白藜芦醇预处理对急性乙醇暴露的斑马鱼幼鱼行为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3):15-18.
被引量:1
3
于蕾妍,姜忠玲,周颖,李华涛.
不同比例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
.中国兽药杂志,2018,52(7):72-77.
被引量:4
4
贾丽.
论“上山容易下山难”[J]
.体育风尚,2020,0(3):233-233.
5
李林.
运动营养食品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探析[J]
.食品与发酵科技,2020,56(5):101-104.
被引量:6
6
曹稳根,李梅梅,王晴,段红,翟科峰.
王枣子叶总黄酮纤维素酶-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J]
.中成药,2020,42(11):2840-2845.
被引量:6
7
闫勇江.
植物提取物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1):7735-7739.
被引量:10
8
张东霞.
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2):148-149.
被引量:21
9
王奇,冯大志,查恩辉,孙晶.
水飞蓟果托黄酮对小鼠抗疲劳功效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21,46(7):229-234.
被引量:7
10
刘心悦,崔洁,贺超,王文全.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中益气丸抗疲劳机制研究[J]
.世界中医药,2021,16(23):3446-3453.
被引量:2
1
金再活.
运动疲劳研究综述[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3):56-59.
被引量:8
2
谭小勇,巴义名.
消除运动性疲劳方法的研究(综述)[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7(1):79-81.
被引量:13
3
J.斯金纳,T.麦克莱伦.
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的过渡[J]
.体育与科学,1982,3(1):32-39.
4
霍兴华.
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综述[J]
.体育科技,2013,34(2):63-65.
被引量:2
5
邱晨.
体育运动中的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64-69.
被引量:1
6
胡效芳,高艳敏,杨文礼.
竞技体操运动员疲劳产生的生化机制及营养补充[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2(4):54-55.
被引量:3
7
刘鹏飞.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生化机制及恢复手段[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3):69-74.
被引量:1
8
李井权.
对青少年中长跑力量训练的探讨[J]
.少年体育训练,2009(6):24-24.
9
杜金凯.
对中学生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探析[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3):71-72.
10
罗小兵,马建.
肌电图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4):66-70.
被引量:42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