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弱势群体”与大众的知识鸿沟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媒介接近、使用和知识这三道鸿沟入手,分析形成弱势群体与大众之间知识鸿沟的原因,并试图探讨如何才能缩小鸿沟。
作者
吴婷婷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东南传播》
2007年第12期43-44,共2页
Southeast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弱势群体
大众
知识鸿沟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5
1
段京肃.
社会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1):44-51.
被引量:66
2
李焕征.
农村信息化问题的传播学解读[J]
.中国信息界,2005(23):12-16.
被引量:4
3
陈崇山.
谁为农民说话——农村受众地位分析[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3(3):35-37.
被引量:29
4
张慧元.大众传播理论解读,2005.
5
沃纳·赛拂林;小詹姆斯·坦卡德;郭镇之.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1999.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崔建国.
关于加快中国信息化进程的思考与对策[J]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4):117-126.
被引量:10
2
唐钧.社会排斥与城市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EB/OL].http://www.social-policy.info/1033.htm.,.
3
俞虹.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EB/OL].http://www.chuanmei.net,2003-07-17.
4
管中祥.传播权力、弱势发声与市民社会之形成[EB/OL].http://www.cddc.net,2002-08-21.
5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
[法]塞奇莫斯科维奇 许列民 等译.群氓的时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7
[加]哈罗德英尼斯 何道宽译.传播的偏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
[加]文森特莫斯可 胡正荣 等译.传播政治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9
[英]尼克史蒂文森 王文斌译.认识媒介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
陈崇山.《论受众本位》[A]..《解读受众.观点方法与市场》[C].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
共引文献
95
1
彭菊华,毛震.
《乡村发现》12年——对农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发展探讨[J]
.新闻界,2007(5):106-108.
被引量:2
2
陈欢.
福建农村广告传播体系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8):197-198.
3
汪奇兵.
对农传播式微的多维透析[J]
.开发研究,2009(S1):171-173.
被引量:1
4
汤浩.
媒介排斥论——受众场域筛选机制与策略[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4):11-20.
被引量:2
5
李勤,丁洁.
新闻传播环境与话语权的关系探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78-83.
被引量:15
6
路俊卫.
弱势群体与传媒"弱视"[J]
.当代传播,2004(6):81-83.
被引量:11
7
尹亚辉,陈燕.
论媒介竞争下的传播偏向[J]
.新闻传播,2005(2):65-66.
被引量:1
8
李庆风,谭英,谢咏才.
电视在农村科技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J]
.电视研究,2005(7):7-9.
被引量:3
9
唐玉环.
论大众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基于几例个案的分析[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6):86-88.
被引量:6
10
姚君喜.
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J]
.人文杂志,2006(2):134-139.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34
1
陆杰华,韦晓丹.
老年数字鸿沟治理的分析框架、理念及其路径选择——基于数字鸿沟与知沟理论视角[J]
.人口研究,2021,45(3):17-30.
被引量:229
2
肖容.
整体互动论:独树一帜的传播模式——略论邵培仁的传播学研究[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2(3):138-141.
被引量:10
3
李惠男.
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的需求及社会保障措施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0):44-47.
被引量:2
4
韦路,张明新.
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4):43-53.
被引量:261
5
马池珠.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2006.
6
[美]施拉姆(W·Schramm),波特(W·E·Porter) 著,陈亮等.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7
韦路,李贞芳.
新旧媒体知识沟效果之比较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5):56-65.
被引量:36
8
徐雪高,李靖.
“知沟”假设理论研究综述[J]
.江汉论坛,2010(5):141-144.
被引量:4
9
楚亚杰.
社会交往与手机使用:上海受众手机使用的实证研究[J]
.新闻大学,2010(2):50-58.
被引量:9
10
杨雪睿.
手机上网用户特征解析——手机上网扩大还是缩小了受众的知识沟?[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9):53-5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陈欢.
福建农村广告传播体系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8):197-198.
2
王蔚.
听障者手机使用的数字鸿沟研究[J]
.东南传播,2017(1):48-51.
被引量:3
3
罗倩.
听障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与社会融入研究综述[J]
.东南传播,2018(1):61-62.
被引量:3
4
雒有谋,张正.
智媒时代“数字难民”处境与安置探究[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3(3):29-35.
被引量:1
5
陈诗.
电影《The Blind Side》的传播学解读[J]
.华中人文论丛,2010(2):157-159.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曹莹,章强.
听障人士社交媒体使用强度对其情感支持影响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3,9(1):23-26.
2
徐颖.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听障生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
.教育观察,2019(40):27-29.
被引量:1
3
康坤.
新媒体环境下听障青少年社会参与:问题及专业反思[J]
.中国社会工作,2018,0(25):26-27.
被引量:2
4
周裕琼,林枫.
数字代沟的概念化与操作化:基于全国家庭祖孙三代问卷调查的初次尝试[J]
.国际新闻界,2018,40(9):6-28.
被引量:74
5
赵逸寒,张洁,张悦歆,李蓓蕾.
听障初中生手机依赖与学校适应水平关系的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2022(14):27-35.
6
徐天博.
维系“家长权威”:空巢老人对智能摄像头的媒介使用与认知[J]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4,48(6):100-109.
1
普泽琼.
浅议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J]
.新校园(上旬刊),2014,0(7):256-256.
2
罗彬.
对我国“数字鸿沟”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社会主义论坛,2011(1):45-46.
3
辜秋菊.
网络传播中的“知沟”成因探析[J]
.新闻界,2006(4):92-93.
被引量:5
4
田俐.
网络传播对“知沟”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2009(8):50-51.
被引量:4
5
李友志,张冰,邬明洋,刘畅.
关于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调查——以哈尔滨地区为例[J]
.青年记者,2009(10):29-30.
被引量:1
6
蔡骐,杨惠雯.
知识共享的网络之梦——以网易公开课为例进行分析[J]
.新闻记者,2012(8):66-70.
被引量:3
7
李嘉欢,弭璐.
浅析微博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新闻世界,2013(8):120-121.
被引量:1
8
谷玛利.
江苏农民媒介接触现状调查分析[J]
.传媒观察,2011(7):18-20.
被引量:4
9
施培琪.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管见[J]
.图书馆学刊,2008,30(2):95-97.
被引量:6
10
牛勇平,王立成.
基于因子分析的公共图书馆地区差异评价[J]
.图书馆建设,2011(8):6-9.
被引量:13
东南传播
2007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