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义和团仪式的戏剧学功能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义和团的结社特性决定了其必然带有巫术色彩,而其巫术仪式中所包含的请神、上法、附体程序构成了其仪式形态的可操作性规程。义和团的仪式选择在露天性公共空间演出,带有强烈的原始化、戏剧化和巫术化表演特色。团众喜爱的神灵戏和帝王戏,构筑了团众对晚清江湖世界的权力幻象。战斗戏和侠客戏中的强人形象植根于晚清华北地区民众的假设性和想象性世界,并在极端恶劣的政治和社会条件下及时地填充了团众仪式急需的神位空缺。团民模拟武戏人物的行为做派,意在强化团众的尚武理想,威慑洋教势力,并借以终极性地恢复既有的生活秩序。义和团仪式与戏剧的融会,为失去了基本教育的团民留植虚幻的乌托邦意识形态奠定了行为学的基础,而团众竭力体验和实践的请神附体上法仪式则再现了戏剧表演学的基本精神,还原了表演体系回归大众性公共空间的原始力量。请神仪式的表演性元素则转移为动作化与奠仪化,舞蹈化与景观化群众集会的原型。
作者 路云亭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11年第1期82-89,共8页 Cultural Herita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61

  • 1[意]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M].中华书局,1983年..
  • 2刘孟扬.《天津拳匪变乱纪事》[A]..《义和团》第2册[C].,.第8页.
  • 3.《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M].,.第9、10、12页.
  • 4[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中国民闯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97页.
  • 5.《拳事杂记》[A]..《义和团》(一)[C].,.第240、238-239、271、238、264、289页.
  • 6.《拳乱纪闻》[A]..《义和团》(一)[C].,.第149、160页.
  • 7克利福德·格尔兹 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页.
  • 8巴赫金著.《拉伯雷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第38页.
  • 9.《中国乡村生活》[M].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 10.《陈独秀文章选编》上[M].三联书店,1984年.第276-278,270-271,277,39-41,40,71一72,68-69,272,71,109,88,93,261,281,412页.

共引文献24

同被引文献2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