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的证据”——浅谈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和适用
被引量:1
出处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6-79,共4页
Shandong Judges Training Institute Journal
二级参考文献8
-
1张卫平.“本土先例:观察与思考“,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1O月11日.
-
2傅郁林.“繁简分流与程序保障”,《人民法院报》2002年9月13日第3版.
-
3郑成良."论程序公正的价值优先性",《人民法院报》2002年11月15日第3版.
-
4刘敏."论我国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完善"[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2002,:47-47.
-
5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39页.
-
6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J].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科:诉讼法学,2002,:6-6.
-
7王以真.《中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54页、356页.
-
8《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622页.
同被引文献8
-
1江伟.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与申请再审程序的完善[J].法商研究,2006,23(4):25-29. 被引量:34
-
2韦经建,李广军.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J].当代法学,2006,20(5):99-104. 被引量:7
-
3王桂芳.刍议民事诉讼“新的证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5-17. 被引量:4
-
4罗飞云.论再审新证据制度的完善[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11):181-185. 被引量:4
-
5李喜莲,彭朝霞.民事诉讼法中“新的证据”的理解与适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23(7):3-5. 被引量:2
-
6梁平,陈焘.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兼谈“重实体轻程序”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1071-1079. 被引量:11
-
7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4):84-99. 被引量:354
-
8李万军.民事再审新证据的甄别[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35):110-111. 被引量:1
-
1常怡,王健.举证时限制度的实证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5(6):9-13. 被引量:5
-
2金石.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案件应限定被告人的举证期限[J].人民检察,2005(03S):56-56.
-
3罗晓斌.民事举证时限制度刍议[J].政法学刊,2002,19(2):28-32. 被引量:1
-
4严把关 办铁案[J].中国监察,1997,0(5):14-14.
-
5李康.我国民事证据时限制度适用的不足和完善[J].理论建设,2010,26(4):76-77. 被引量:1
-
6杨亚南.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刍探[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7):131-132. 被引量:1
-
7汪宏.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缺陷和完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9):237-238. 被引量:1
-
8王桂芳.浅论我国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J].理论界,2005(4):86-87.
-
9白萍.民事举证时限制度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8(2):108-110. 被引量:2
-
10田淑霞.浅议“新的证据”[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8):5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