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再审程序中“新证据”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被引量:3
出处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3-75,共3页
Shandong Judges Training Institute Journal
参考文献15
-
1陈朝阳.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看得见的正义[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1):69-73. 被引量:8
-
2高原.民事证据举证时限制,2004.
-
3前引②.
-
4黄松有.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2002.
-
5王烂漫.浅析民事证据规则在再审程序中的适用[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75-76. 被引量:1
-
6李浩.点评关于新证据若干问题的探析,2003.
-
7李小东.试论民事抗诉再审中新证据的内涵.
-
8张卫平.民事再审事由研究[J].法学研究,2000,22(5):102-133. 被引量:121
-
9前引(12).
-
10胡志强.如何理解“视为新证据”?[J].律师世界,2003,0(6):38-3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28
-
1姜龙,马忠瑜.民事再审程序中“新证据”规定的不足与完善[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6,22(3):73-75. 被引量:3
-
2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1998(2):320-364. 被引量:103
-
3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J].法学研究,1999,21(6):37-46. 被引量:112
-
4赵钢.正确处理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的十大关系[J].法学研究,1999,21(1):17-32. 被引量:65
-
5景汉朝,卢子娟.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J].法学研究,1999,21(1):33-38. 被引量:135
-
6李浩.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1999(3):119-126. 被引量:64
-
7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研讨会纪要[J].法学研究,1998,20(5):2-27. 被引量:26
-
8孙再思.试论我国法律和诉讼实践中的高度盖然性原则[J].求是学刊,1991,18(3):44-47. 被引量:6
-
9黄松有.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J].法学研究,2000,22(4):72-82. 被引量:152
-
10王亚新.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民事审判的交织——以"涉法信访"的处理为中心[J].法律适用,2005(2):9-11.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151
-
1陈浩.审级功能划分与再审程序[J].广东经济,2017,0(2X):230-230.
-
2王吉文,李晓芳.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的合理性探讨[J].西部法学评论,2008(6):81-85. 被引量:1
-
3孔凡彬.民事再审程序之审视与重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8(2):27-33.
-
4张科.论对已经发生既判力的案件允许有条件提起再审的合理性[J].西部法学评论,2006(4):44-46.
-
5张国强.论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重构[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3):104-107. 被引量:1
-
6曹红冰.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2):33-35. 被引量:1
-
7陈磊,卢椰枫.论在WTO法境下构筑科学完善的民事再审制度[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2):47-50. 被引量:2
-
8齐树洁.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兼论民事再审制度之重构[J].法学评论,2004,22(4):43-52. 被引量:14
-
9朱福勇,刘凯.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改进和完善[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1(4):21-24. 被引量:1
-
10邓白君.刑事再审事由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3):13-14.
同被引文献10
-
1张黎明,李计旦.民事再审程序中“新的证据”的界定[J].人民检察,2004(9):11-14. 被引量:1
-
2王亚新.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与民事审判的交织——以"涉法信访"的处理为中心[J].法律适用,2005(2):9-11. 被引量:45
-
3张榕,陈朝阳.论作为司法能动性之核心的法官自由裁量权——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为中心[J].河北法学,2005,23(4):90-95. 被引量:12
-
4李浩.构建再审之诉的三个程序设计[J].法商研究,2006,23(4):37-42. 被引量:21
-
5[9]宫凤鸣,邵正洪,赵芳.自由心证支持体系构建之实证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4-01-14(B1).
-
6王志勤.对“新证据”规则的理解与适用[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5):86-88. 被引量:3
-
7王亚新.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整体的程序设计——以《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出发点[J].中国法学,2007(5):181-191. 被引量:61
-
8付婷婷.民事再审启动事由中新证据的界定[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2):63-66. 被引量:3
-
9李浩.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民事程序法研究,2007(1):1-21. 被引量:2
-
10王刚.浅议民事诉讼“新的证据”[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2):192-193. 被引量:1
-
1李忠江.论再审复查证据的适用[J].活力,2006(6):105-105.
-
2马少捷.论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启动事由[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7Z):270-270.
-
3蒋吴昊.刑事再审的启动事由[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14(2):68-69.
-
4修改民诉法破解“申诉难”与“执行难”[J].内蒙古检察,2007(6):35-35.
-
5固重.对新民诉法第44条规定的异议[J].法学,1991(9):40-40.
-
6关于审判人员在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1,0(3):39-39.
-
7高警兵.民事诉讼法复习题解[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996,8(4):19-23.
-
8上官云.民事行政审判监督的困境与出路[J].人民之声,1999(7):21-22.
-
9何浪.关于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和事由的思考[J].特区法坛,2005(4):14-16.
-
10张金凤.浅谈财产刑执行监督机制的完善[J].中国检察官,2014(23):61-63.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