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旧石器研究的领域,学术界都时刻关注着广西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2005年至2006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相关单位对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涉及的百色旧石器时代遗址群、洛湛铁路涉及的梧州市木铎冲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显著,使其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此篇文章是广西的同仁们在2010年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对驮娘江流域进行的一次史前文化专题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驮娘江是右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在驮娘江流经的田林县,过去曾发现多处石器时代的遗址,并对其中的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此次专题调查共发现58处史前文化遗址或地点,其中旧石器遗址或地点34处(14处分布在田林县,20处分布在西林县),新石器遗址或地点24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发现的34处旧石器遗址中择其有代表性的18处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流域的旧石器共同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上、下游旧石器上存在的一些差别也进行了分析,并对产生这些差别的因素作了初步分析。最后通过对遗址断面、文化遗存的内涵以及石器的的制作方法的分析,推测此类遗址的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次调查发现的旧石器通过对石器的原料、加工方法、工具类型等分析,发现它们既具有百色盆地旧石器的一些特证,同时又具有云贵高原的文化因素,从地理位置来看,驮娘江是连接云贵高原和广西的一条重要水道,由此证明该水道不仅是人类迁徙的通道,更是文化传播的走廊。除了百色盆地外,此次在驮娘江流域发现了如此多的旧石器地点证明了广西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确实是大有作为的。
出处
《南方文物》
2011年第3期31-43,30,共14页
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