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痕文学”的历史记忆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本期开始,我们在"研究与批评"栏目开设一个专栏"文学与思潮三十年",拟对新时期三十年来的文学与思潮进行回顾与反思。本期推出的是关于"伤痕文学"的专题。刊登了程光炜、刘心武、卢新华等人的文章。前者是对"伤痕文学"的历史记忆和问题的检讨,后两者则是回忆当时"伤痕文学"的创作情境。当然,他们提供的都仅仅只是一种视角。希望能引起更深一步的讨论与研究。
作者
程光炜
出处
《天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8-188,210,共12页
Frontiers
关键词
伤痕文学
三十年
蒋子龙
历史记忆
文学史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66
1
钟文.
“忏悔”与“辩解”,兼论反思历史的方式——以巴金《随想录》为例[J]
.文艺争鸣,2008(4):6-12.
被引量:2
2
许子东.
体现忧国情怀的“历史反省”──“文革小说”的叙事研究[J]
.文学评论,2000(3):35-42.
被引量:2
3
程德培.
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J]
.上海文学,2012(11):16-20.
被引量:23
4
刘心武.
《班主任》的前前后后[J]
.天涯,2008(3):189-194.
被引量:7
5
朱文华.
改革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几个问题[J]
.文艺评论,1986(1):66-71.
被引量:1
6
晓华,汪政.
莫言的感觉[J]
.当代文坛,1986(4):33-37.
被引量:3
7
季红真.
忧郁的土地,不屈的精魂——莫言散论之一[J]
.文学评论,1987(6):20-29.
被引量:39
8
对于张洁创作的探讨(座谈会发言摘要)[J]
.文学评论,1982(5):57-65.
被引量:2
9
莫言.
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1993(2):37-39.
被引量:131
10
吴炫.
青天与青天意识——关于《新星》批评的批评[J]
.当代作家评论,1989(3):63-68.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9
1
白亮.
“身份”转换与“认同”重建——兼论《人啊,人!》进入历史叙述的方式[J]
.当代作家评论,2009(3):94-104.
被引量:3
2
张琳.
从新闻学的视角探寻伤痕文学的历史意义[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62-65.
被引量:1
3
柴高洁.
重写文学史背景下两篇伤痕小说的比较[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6):94-97.
4
程光炜.
颠倒的乡村——再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J]
.当代文坛,2011(5):16-22.
被引量:18
5
邓虹.
追忆、反思和拯救——从历史记忆与文化的视角阅读小说《天长夜短》[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1(10):70-72.
6
王琼.
历史反思的错位与困惑——论“伤痕文学”思潮的思想阈限及意识形态规约[J]
.东南学术,2013(3):233-240.
被引量:3
7
张慎.
新世纪“改革文学”研究的理论反思[J]
.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99-105.
被引量:2
8
张慎.
后现代谱系学与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7):169-177.
被引量:1
9
张小迪.
“伤痕”文艺的媒介共同体——以《枫》的“小说—连环画—电影”文本链为核心[J]
.文艺争鸣,2023(2):7-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张泰旗.
“伤痕科幻”的叙述困境与意识形态难题:从1980年代的“《黑影》批判”谈起[J]
.东方学刊,2023(2):31-42.
2
黄平.
史家批评:程光炜近年来的“文学史批评”[J]
.文艺争鸣,2011(12):79-86.
被引量:2
3
王敏.
记忆术:代际隐喻、意识幻象与记忆场——读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J]
.文艺争鸣,2012(8):20-25.
被引量:6
4
吴德利.
多棱世界的折射与融合——读《透明的红萝卜》[J]
.语文建设,2012(12):8-10.
被引量:2
5
倪盼,沈燕.
《透明的红萝卜》比喻修辞研究[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3):55-57.
6
赵婉竹.
《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眼神解读[J]
.考试周刊,2013(33):17-18.
7
李宗刚,田仁云.
文学的传播与经典的诞生——传播学视野中的《班主任》[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4(1):93-99.
被引量:1
8
李桂玲.
莫言文学年谱(下)[J]
.东吴学术,2014(3):129-147.
被引量:7
9
徐志蔓.
论戴厚英小说中的人道主义[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8):178-179.
10
朱厚刚.
被闯入:百年乡村的历史书写——读莫言小说《丰乳肥臀》[J]
.长江学术,2014(2):25-34.
被引量:1
1
谢玉娥.
1997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文选目[J]
.中国文化研究,1999(3):119-125.
2
程继红.
论晚清陈廷焯的辛词批评[J]
.江西社会科学,2002,22(9):88-90.
3
谢彩.
中国当代侦探小说研究与批评的几个问题[J]
.时代文学,2008(21):189-191.
被引量:1
4
於可训.
主持人的话[J]
.小说评论,2014(6):64-65.
5
张立群,王晓燕.
毕淑敏长篇小说的共性解读[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1(1):74-80.
被引量:1
6
王晖.
晚近学者散文批评的解读[J]
.文艺评论,2001(2):32-43.
被引量:3
7
苗丹国.
对出国留学有关史实与数据的讨论与研究[J]
.世界教育信息,2009,22(4):90-92.
8
王建会.
华裔美国文学批评30年回顾与反思[J]
.英语研究,2013,11(1):29-32.
被引量:3
9
田原.
《马桥词典》纷争要览[J]
.天涯,1997,0(3):150-160.
被引量:5
10
程代熙.
站在新旧世纪的临界点上——写在“世纪回顾与展望”栏目开设之际[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3):5-7.
天涯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