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纪录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尔玛的婚礼》导演访谈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采访人:近几年您有过好几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而且都是编剧、导演兼于一身。作为一名汉族导演,为什么会如此关注少数民族题材?
作者
韩万峰
邹华芬
刘敬
机构地区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4,共5页
New Films
关键词
尔玛
羌族
导演
全球化背景
生存状态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3
1
邓烨.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J]
.当代电影,1988(6):82-94.
被引量:6
2
王希恩.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
.民族研究,2000(6):8-16.
被引量:234
3
宋苏晨.
电影跨文化的分层解读[J]
.电影艺术,2004(6):108-112.
被引量:22
4
吴志国.
羞涩的力量:那最美最含蓄的——访我国第一部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导演胡庶[J]
.中国民族,2005(12):36-38.
被引量:5
5
包鹏程.
影视意义的生成:编码与解码[J]
.理论与创作,2006(4):89-92.
被引量:3
6
吴仕民.
原生态文化摭谈——兼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1):1-4.
被引量:44
7
孙鹏.
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中国少数民族电影[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2):138-142.
被引量:11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Z].2003.
9
裴旖旎.民营力量重力打造少数民族题材电影[N]中国电影报,2007(006).
10
高军.公主 怨妇 浴火的凤凰[N]中国电影报,2005(012).
引证文献
6
1
邹华芬,刘波.
以原生态的名义——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多元呈现(2000—2008)[J]
.电影文学,2010(7):9-11.
被引量:1
2
王巨山.
社会转型中的乡村影像与文化想象——以《尔玛的婚礼》为例[J]
.当代电影,2013(7):178-181.
3
王巨山,李帅超.
构建民族记忆的文化景观——谈“非遗”题材电影的创作与传播[J]
.民族艺术研究,2016,29(4):36-42.
被引量:9
4
张歆.
《清水里的刀子》:超越“民族身份”的银幕探索[J]
.艺苑,2018,0(3):33-35.
被引量:1
5
吴穹.
回顾与展望:羌文化影视表达现状与反思[J]
.电影文学,2020(24):36-38.
6
朱清哲.
韩万峰对少数民族当下性的电影书写[J]
.电影文学,2022(15):116-118.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李春.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特殊性及流变[J]
.民族艺术研究,2012,25(3):171-176.
被引量:2
2
何竞祺.
神性的清洁与艺术的清洁--民族审美心理观照下的《清水里的刀子》[J]
.视听,2021(10):55-57.
3
卢思冰.
从嵌入到融合--以非遗为内容的电视剧创作研究[J]
.文化产业,2022(31):46-48.
被引量:1
4
孙立青.
影像记忆、文化自信与新型传承群体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电影发展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J]
.电影文学,2022(21):34-37.
被引量:4
5
郭雨桐.
电影中皮影艺术的功能运用与自我革新[J]
.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3):182-184.
被引量:1
6
郭玥,于利平.
“非遗”视阈下电影的故事化表达[J]
.戏剧之家,2023(8):139-141.
7
杨国兴,李烨.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影像的叙事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23,36(2):116-125.
被引量:4
8
刘广宇.
非遗影像:传统、定义及论题域[J]
.民族艺术,2024(1):18-25.
被引量:4
9
张絮.
非遗电影的价值向度与实践理路:由《川剧往事》说开[J]
.电影评介,2024(9):48-53.
10
熊妮.
我国舞蹈类非遗的影像化传播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J]
.北京文化创意,2024(3):26-34.
被引量:2
1
韩万峰.
电影《尔玛的婚礼》导演阐述[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4):37-39.
被引量:1
2
严保成.
电影《尔玛的婚礼》学术研讨会[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5):108-108.
3
李二仕.
“杨柳”何处引羌笛——《尔玛的婚礼》文化命题探析[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4):40-42.
被引量:2
4
李芹燕.
羌族文化的美丽影像——浅析《尔玛的婚礼》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表达[J]
.电影评介,2008(18):42-43.
被引量:3
5
王巨山.
社会转型中的乡村影像与文化想象——以《尔玛的婚礼》为例[J]
.当代电影,2013(7):178-181.
6
2008年1月获得公映许可证的影片[J]
.中国电影市场,2008(3):45-47.
7
余韬.
“非遗”电影的影像品格与认同建构——以《尔玛的婚礼》为例[J]
.当代电影,2013(7):181-184.
被引量:4
8
李道新.
民族电影的空间感与生态意识——读解影片《锹里奏鸣曲》的文化内蕴[J]
.中国民族,2011(1):61-61.
被引量:1
电影新作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