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林语堂之“中西文化论”探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林语堂是近代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中国作家之一,他提出了"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一"中西文化论"。时至今日,此论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即论述这一论断产生的过程,溯其根由,分析其意义。
作者
林岚
机构地区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3-144,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林语堂
中西文化论
由来
演变
中西方文化交流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戴从容.
林语堂的中西文化观[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55-62.
被引量:2
2
孟建煌.
从林语堂的早期生活和创作看其欧化主张的来龙去脉[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48-50.
被引量:1
3
施建伟.
把握林语堂中西溶合观的特殊性和阶段性——从《林语堂在海外》谈起[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69-73.
被引量:9
4
工爻,张振玉译,林语堂著.林语堂自传[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共引文献
9
1
施建伟.
近十年来林语堂作品在大陆的流传与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2):78-84.
被引量:5
2
黎土旺.
文化取向与翻译策略——《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之比较[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53-55.
被引量:37
3
孙际惠.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1):112-115.
被引量:2
4
康健.
从《浮生六记》译本谈古典汉语散文之英译[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111-113.
5
单原.
林语堂的中国文化外译——以《浮生六记》译本为例[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61-64.
被引量:3
6
钱文亮.
启蒙的歧义:从胡风批评林语堂谈起——《胡风年谱长编》写作札记之二[J]
.文艺争鸣,2016(1):31-39.
7
丛坤赤.
论中西会通语境下林语堂文化理想的构建[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8):8-15.
8
马佳琦.
“讲故事的人”:跨文化交往视阈下的林语堂[J]
.流行色,2019,0(12):142-145.
9
袁文平.
东学西渐中林语堂价值之“再批判”[J]
.青年文学家,2012,0(26):16-16.
1
王芸.
择一道,归于理[J]
.教师博览(中旬刊),2011(8):1-1.
2
王秦玮.
试论汉民族颜色词及颜色的文化内涵起源[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1):121-122.
被引量:2
3
苑容宏,郭玲.
“西学东渐”与“东学”未能西进[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46-49.
4
周全.
现代紫砂艺术中其它文化内涵的一些思考[J]
.江苏陶瓷,2007,40(6):36-36.
5
周丽明.
分化与断裂:两种文化对立的根由[J]
.文艺评论,2013(3):9-13.
被引量:1
6
王声涛.
浅析科学技术文化可持续的根由[J]
.科技资讯,2014,12(28):222-222.
7
杨泽喜.
坚定文化自信的传统文化根由论[J]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1):69-73.
8
张玉龙,王景艳,于翔.
论中国文化价值取向转换及其根由[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15(6):72-76.
被引量:1
9
赵海.
从高丽儒学思想史看中韩文化交流[J]
.新西部(理论版),2009(11):118-119.
10
彭列汉.
文化整合与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152-155.
被引量:1
作家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