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漂泊与被悬置——试论《城堡》与《围城》的精神契合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城堡》与《围城》穿透了对偶然的个人际遇与具体的历史时段、具体民族的感受,直指个体生命与人类历史的终极,在着眼于人类生存的本质思考的层面达到了精神的深度契合:个人与现实社会的阻隔或对立,以及现实世界对人的挤压和抛离,就像走不进的"城堡"与走不出的"围城"。作为个体的人,他们的身体和精神无休止地漂泊,他们的命运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悬置。
作者
李大勇
机构地区
连云港师专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126,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精神契合
漂泊
被悬置
比较文学研究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叶廷芳.
通向卡夫卡世界的旅程[J]
.文学评论,1994(3):114-120.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6
1
姜智芹.
我国大陆新时期卡夫卡研究综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5):63-65.
被引量:3
2
宿好军.
表现主义文学研究述评[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0):7-12.
被引量:6
3
钱颖伟.
恐惧──卡夫卡的存在方式[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1):50-58.
被引量:1
4
罗璠.
原始性冲动的方式——残雪小说叙事特色解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4):105-109.
被引量:3
5
韩冷.
论鲁迅小说的疾病隐喻[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3):31-35.
被引量:4
6
叶隽.
文学之择与象征之技——论卡夫卡的思想史意义[J]
.外国文学,2007(5):63-70.
被引量:3
7
曾艳兵.
卡夫卡在中国:1930-1980[J]
.中国文学研究,2008(1):116-119.
被引量:8
8
曾艳兵.
新中国60年卡夫卡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广东社会科学,2012(4):167-177.
被引量:2
9
范辉.
触不到的幸福——论卡夫卡的心灵荒原意识[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8):72-73.
被引量:1
10
李宜繁.
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现象——以《变形记》为例[J]
.长安学刊,2015,0(3):82-85.
同被引文献
3
1
杨宪平.
解读卡夫卡《城堡》中的权力形态[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6):56-57.
被引量:2
2
张宗子.
关于《城堡》的25个随想[J]
.社会学家茶座,2012(4):130-140.
被引量:1
3
赵楠.
叙事时间的艺术魅力——解析卡夫卡的《城堡》[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3):101-10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赵艳艳.
品味卡夫卡《城堡》“独特的感觉”[J]
.北方文学(中),2015,0(1):37-38.
1
李大勇,彭早霞.
命运的意志与理想的光辉——《城堡》与《雷雨》的精神契合[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70-73.
2
李大勇,周艳梅.
追寻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在酒楼上》与《城堡》的精神契合[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35-36.
3
李大勇.
生存困境与精神契合——《城堡》与《在酒楼上》、《围城》、《雷雨》比较[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4):64-66.
被引量:2
4
周艳梅.
追寻理想化的自然美和人性美——《边城》与《古都》的精神契合[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25(4):27-29.
5
牟伯永.
鲁迅与嵇康的精神契合和位移[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2):7-10.
被引量:1
6
牟伯永.
鲁迅与嵇康的精神契合与位移[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23-26.
被引量:2
7
任晓西.
跨越时空的沟通-萧红与夏加尔相似性之比较[J]
.北方文学(中),2012(11):57-57.
8
武云霞.
“梨园物色,定有知音”——《品花宝鉴》中的贞伶与义伶略论[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74-77.
9
韩文奇.
张耒与秦观之唱酬赠答诗平议[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4(4):1-3.
10
杨莉馨.
论“新月派”作家与伍尔夫的精神契合与文学关联[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1-146.
被引量:6
作家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