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伤痕文学作品苦难内容主题概述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伤痕文学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文学思潮,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愤懑终于有机会倾吐。作品的主题几乎都是梦魇般经历的回忆和关于苦难耻辱的痛述。而苦难的讲述并不是目的,人们经历了苦难的洗礼后变得更加忠诚,维护了政治理想的崇高和纯洁,也使得苦难更有价值。
作者 于艳华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5-16,共2页 Writer Magaz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9

  • 1张法.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J].江汉论坛,1998(9):58-62. 被引量:24
  • 2贺桂梅.新话语的诞生——重读《班主任》[J].文艺争鸣,1994(1):17-20. 被引量:7
  • 3程光炜.“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J].文艺研究,2005(1):18-23. 被引量:35
  • 4宗杰.《四化需要这样的带头人--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人民日报》,1979年9月3日第3版.
  • 5张法.《伤痕文学:兴起、演进、解构及其意义》.
  • 6孙犁.《谈铁凝的<哦,香雪>》.《孙犁全集》第7卷.第9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 7蔡瑛.《汪曾祺的千门万户》.《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7月29日.
  • 8汪曾祺.《受戒》.《汪曾祺全集》第1卷.第343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9汪曾祺.《关于<受戒>》.《汪曾祺全集》第6卷.第338-340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10叶樨英.《“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浅探》.第3页.

共引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