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寻找失落的自我——略论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存在主义女性观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杰出理论家之一。《第二性》是其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影响。本文力图从文化认同的视角来分析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存在主义女性观,并认为她对女性文化身份的思考是其理论的独创性所在。
作者 张静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2-163,共2页 Writer Magaz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奥]弗洛伊德(Freud,S·) 著,高觉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商务印书馆,1987.

同被引文献6

  • 1伊迪丝·华顿.豪门春秋[M].张树智,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8.
  • 2托斯丹·本德·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M].蔡受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 3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M].桑竹影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 4Tyson. Critical Theory Today: A User Friendly Guide[ M]. New York: Garland Pub, 1999.
  • 5Fetterley. The temptation to be a beautiful object: double standard and double bind in The House of Mirth [J]. Studies in American,1977,(5).
  • 6约翰·麦克因思.男性的终结[M].黄菡,周丽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