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女性灵魂呐喊的书写——试论福克纳小说中女性“我”的缺失和内心独白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以其意识流小说中独特的创作技巧而享誉世界文坛,他在以家乡为背景而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众多的南方妇女形象。本文试以《喧哗与骚动》、《圣殿》和《我弥留之际》三部小说为例,探讨了福克纳在意识流小说中如何运用内心独白这一独特的叙事技巧书写女性被压抑的生活状态,揭露了传统妇道观和清教观对女性人性的扭曲,唤起人们对旧南方父权文化的警醒。
作者
王冬梅
机构地区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44-45,266,共3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内心独白
女性“我”的缺失
父权文化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孙万军.
《我弥留之际》的戏仿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3):18-20.
被引量:10
2
(美)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著,李文俊.我弥留之际[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肖明翰.威康·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
罗杰·福勒 周永明.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Z].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93.
3
Faulkner, William. As I Lay Dying [ Z ]. Baym, Nina. et al (eds.).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Z]. New York : Norton, 1985.
4
理查德·谢帕德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语言的危机[A].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委会.现代主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301.
共引文献
9
1
刘梦雪.
解读《我弥留之际》中艾迪的内心独白[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1):132-134.
被引量:2
2
薛瑞东.
论《我弥留之际》的悲喜剧及传奇特性[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77-80.
被引量:1
3
孙晓云,石云龙.
透视《善良的乡下人》基督教思想下的喜剧性[J]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1):94-96.
4
董丽娟.
狂欢化视角下的《我弥留之际》[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100-106.
被引量:1
5
夏君.
《我弥留之际》的死亡主题[J]
.林区教学,2014,0(12):35-36.
6
杨晓丽.
“夏洛特女郎之镜”——福克纳史诗性小说《我弥留之际》中的镜像叙事[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3):62-66.
被引量:1
7
孙磊.
浅析《赫索格》中戏仿艺术手法的运用[J]
.才智,2013(6):228-228.
8
王兴伟.
奥斯卡·王尔德的现代鬼魂叙事[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10):114-118.
9
张晓毓.
文本间的指涉与互文性的文本——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的互文性策略[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1):125-12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
1
王志勇.
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异化主题[J]
.湘潮,2007(10X):46-47.
被引量:1
2
张佐娟.
希望所在——福克纳笔下魅力女性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24-126.
被引量:3
3
毕世颖.
浅析福克纳的女性观[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7):85-8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庞青月,李蓓.
福克纳小说中的反传统女性形象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02Z):13-14.
1
吕言侠.
“五四”启蒙叙事中的知识女性形象探析[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61-63.
2
高晓天.
论福克纳小说女性形象的二元性[J]
.作家,2010(18):38-39.
被引量:1
3
施娴靖.
男权社会中挣扎的女性灵魂——论《远大前程》中郝薇香小姐的形象[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5):54-56.
被引量:10
4
杨晓梅.
透过《红字》探究霍桑的清教观[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3-56.
5
肖春英.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形象[J]
.芒种,2014,0(11):129-130.
6
柴娟.
真爱奇迹亦是生存之道?[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6):62-63.
7
王峰灵.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的母女关系[J]
.昌吉学院学报,2007(4):16-18.
8
徐日君.
沉沦与反叛——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灵魂的重新审视与女性命运的深入探寻[J]
.理论界,2005(5):194-195.
被引量:3
9
刘丽霞.
认同与怀疑的交织——论《红字》的清教观[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119-121.
被引量:4
10
楚金波,王林彤.
从《无字》文本意象解读其女性意识[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55-56.
作家
2011年 第1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